您好,欢迎来到 i 北方网官方网站!
  • 登陆企业邮局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站
####.##.##
i北方网官方账号
当前位置:首页>克癌论坛>名医资讯

疗效是最好的口碑——“医者”张孝阖——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8-11-28  浏览:51798  字体【 【关闭】
 

   (史重基/记者)初冬,暮午,青城一隅——

    “张述文中医诊所”,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坐着的、站着的,几无立足之地,然却不见喧哗,只闻轻声细语的问答……
    “这位大夫确实挺厉害的,我儿子上次就是在这儿看的,效果非常不错,就是用药量大。”一位患者的父亲悄声对记者说道,“我爱人就是附院的大夫,是她让我过来找张大夫的”。
    诊室不大,一老一少两位身着白大褂的医者各据一案,切脉、听述、问答、看舌、开方子。
   “ 这个小张大夫你不要看年纪小,人家用了11付药就把我的血栓性脉管炎给治好了,当时附院大夫建议截肢的。”一个患者对另外一个患者介绍说。

    张孝阖,1969年出生于中医世家,父母均为内蒙古自治区著名中医专家、教授,自幼受父母熏陶,开始背诵中药药性方剂。

    疗效是最好的答案,也是最好的口碑——

    “小时候上幼儿园,我就在我父亲的自行车后座背药方子。”张孝阖讲述道,“那时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只有中医才能治病,因为每天中午、晚上回到家里,满满一屋子的找我爸妈看病的人,大多是西医治疗了很长时间不见效果的患者”。
    “父亲最特色的就是“手心用药”,到脚心出汗,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效果特别好,经父亲的手治愈了近万名患者。最典型的就是清真寺附近一位回族老人,15年来饱受风湿折磨,据其讲身体比天气预报都要准,天气稍有变化便能感知,用药一年后痊愈。正是因为这些显著的疗效才赢得了患者的信赖,所以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寻找父亲看病”。
   “ 但是我和父亲的认识不同,老人家总想一些亘古不变的方子传承下去,而我的认识是中医在临床上是十分灵活地,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同一位患者,大夫们的的治疗和认识是不同的。我更注重“变”,注重因人因病制宜”。张孝阖说。
    1993年,张孝阖大学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现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后一边教学,一边参加临床工作,受到父母指点并拜著名中医大师高德元教师为师,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后又受我国著名伤寒大家冯世纶指点,仔细研读、思考中医经点。并从中受到启发,对中医理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确立了自己以脉诊、望诊为主,问诊、闻诊为辅的诊察疾病方式。
    “中医不会诊,中医看病是用一套思想来认识疾病的,同时还用这一套思想来判断、应对疾病,无非就是以偏纠偏,而每个大夫对同一患者的疾病机理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出手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不一样的。”张孝阖对记者讲道,“中医最重视的是辨证和用药之后的疗效,比如脾胃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腹胀、腹痛,对于中医来说可以叫腹泻,也可以叫泄泻,同时也可以叫呕吐、胃胀,这些名称都不重要。因为对于患者而言,疗效才是最好的解决手段。”
    “对于一名真正的有经验的中医大夫来讲,脉象是不会骗人的,有的患者因为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述不到位,其“主述”很大程度上会误导大夫的。“脉”号好了,也就等于是基本的辨证,心下自然有了判断,才能对症下药。”张孝阖说。
    据患者和同行总结,“张孝阖擅长儿科、妇科,用药则以伤寒,金匮为规矩,讲求精简、恰当运用于临床,不仅每获良效,并屡起沉疴重病。特别是在用药方面,尤擅“附子”——
    论及“用药”和“附子”,张孝阖笑着说道:“这可是我亲身体验总结出来的,二十多岁的时候,根本不能见凉食凉水,一着就腹泻,看遍了呼市所有医院大夫,也没治好。后来一琢磨,自己就是学医的,自己都治不好自己,何谈给他人治病。”于是,张孝阖就给自己开了一个方子“附子、白术各60克,三天的量,两天喝完”,竟然神奇的治愈了。
    附子,很著名的中药,很著名的“热药”,很著名的“毒药”。西医说它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脏收缩幅度增高,但过量则易中毒,出现心律不齐甚至心跳骤停,这或许就是它的“热”了!附子还含有“乌头硷”,这比那“热”更不好伺候,是大毒!可在持续的沸煮中使其毒性减弱。因此,服用附子,必须小心谨慎,戒骄戒躁,除了严守10~15克这一剂量外,还得在药名旁用小楷批上“先煎一小时”。 
    那可是10~15克的4倍呀! 

    要说清楚这一个原因,得先谈谈如何认定中药的毒性。中医认为,凡药品都是有“毒”的,概莫能外。但这“毒”,中医曰:“有病则病受之,无病则人受之。”通俗地说,就是这“毒”对于没有相关疾病的人就让身体去承受,因而对身体有害,但对于身体有相关疾病的人,则让病魔去承受了,其有害的就不是人而是“病”了。人因此反而得利,这利,就是保健,就是治疗。 

    “有是病,用是药,则病受之;无是病,用是药,则正气受之。”张孝阖解释道,“药原为攻病而设。疾病的基本病理无非是脏腑气血阴阳逆调,药性总有寒热温凉、升降浮沉之偏。治病即是以药之偏性纠正人体气血阴阳之偏。药入于口,自有病来承受,故对人体有益无害。倘若机体本无大病,随便施药,不仅峻猛之药可伤正气,即使药性平和之品亦能损害机体。当今进补成风,每见本属健康之体,为益年寿,不问道于医,而大剂进补,以致胸闷、纳呆、烦躁、失眠、脘胀者。若要进补,应该辨明体质、年龄、过去发病情况等,而不可滥投”。    
    张孝阖说,“当前,国人意识中医的重要性和国家重视中医发展是件好事情,但是中医进入的越多,甚至有可能会加速中医的灭亡,因为中医准入的前提是“凭证进入”,你拿出来了证,但看不好病,这对于患者来言,他不是说你大夫不行,而是说中医不行!”
责任编辑:田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szj@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i 北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视频举报 电话:156-04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