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大地上,从城镇社区到乡村嘎查,各级公安机关民警辅警下沉一线,以脚步丈量田野,用实干回应群众。他们走访帮扶独居老人、用乡音开展安全宣传、情与法化解矛盾纠纷——用一件件好事、实事,赢得群众的信任。
“老哥啊,村里治安咋样?大伙儿生意还好做不?”8月28日上午,在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步行街的凉亭里,有着38年工龄、身着白警衬的兴安盟公安局二级高级警长朱治民正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语里带着熟络和亲切。这时,恰巧有几位游客路过,朱治民起身招呼:“是外地来旅游的吧?这边小路多,孩子容易走丢,可得多留意。咱出来玩,随身带的手机、钱包这些贵重物品要收好,别随手放在石凳上,安全第一嘛!”
在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巴彦温都尔嘎查,新警尤梓健在一位老民警的带领下来到独居老人额尔顿其其格家走访,“奶奶,我们是驻村民警,有事儿您尽管说!”尤梓健边说边递上印着驻村民警联系电话的安全防范手册,得知老人家的户口簿已破损,他当即在笔记本上记下,郑重承诺:“明天我就把新打印的户口本给您送过来。”
此情此景正是兴安公安落实“民生警务”的生动注脚,为民服务的接力棒在一代代民警辅警中稳稳传递。
与暖心走访相呼应,8月28日傍晚的扎赉特旗同心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宣传活动正在进行。兴安盟公安局支援警力联合扎赉特旗公安局下沉警力“摆摊设点”,将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最近出现不少针对老年人的投资骗局,可得当心!遇到陌生人引诱您投资,千万别轻信,一定要守好‘钱袋子’……”兴安盟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孟文慧的提醒,让围拢的群众频频点头。不同于传统“说教式”宣传,民警们结合办案经验,通过举例讲解、互动问答甚至模拟诈骗话术为市民“拆招”,让安全知识从“单向输出”变成“双向互动”,听得群众心服口服。
夜幕初降,突泉县太平乡太本村的广场舞旋律刚歇,村民们正三三两两闲聊纳凉,刚回到老家的兴安盟公安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辅警郑宇航用浓浓的乡音和乡亲们打着招呼,“婶子,最近在村里见过陌生人转悠吗?”“大爷,院外农机具可得锁好!” 等大家围得更拢,他话锋一转,结合日常巡逻处警经历提醒:“前阵子邻村有人去地里忙忘了锁门,存折和现金都被偷了,防盗可一点也不能大意。”郑宇航没有生硬说教,全是 “自家人” 的贴心话,乡亲们打心眼儿里接受。
在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舍林嘎查,兴安盟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夏杰在走访中发现了亟待补上的“漏洞”。他在走访中注意到,“国家反诈中心”App自2021年上线时村民普遍安装,但近年来不少村民手机换新,新换的手机还未装,部分已安装者还存在未实名注册、未开启预警等问题。“这可是不小的风险隐患!”夏杰立刻行动,手把手帮村民安装注册,并将操作视频转发至嘎查群,他说这叫“筑牢数字防线”。
下沉在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的兴安盟公安局科信支队副支队长高健山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张大姐在两年前的一场水灾中,同村孙某某家养殖场围墙坍塌碎砖乱石被洪水冲进张大姐家田里,当时两家协商未果,张大姐只好自费清理,因为这件事两家结怨许久。高健山当即联系派出所,次日组织纠纷双方到场,摆事实、讲道理、叙感情,提出公平解决方案,最终促成两家人握手言和。
阿尔山市公安局下沉民警赛喜雅拉和伊尔施边境派出所民警徐圣伟在辖区走访时,了解到辖区居民李某家菜地遭马匹踩踏,恰巧另一户居民王大爷家3匹马正在附近,李某一气之下把这3匹马驱赶得远远的,等王大爷再找马,马已经没了踪影。两名民警立即在周边草场林地寻找,历时4小时寻回走失马匹。事后民警又联系司法所调解员开展调解,通过“背对背”谈心、“面对面”协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一场矛盾纠纷就此化解,而这正是 “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基层治理理念的生动体现。
自兴安盟公安机关“转作风、访民情、控风险、促稳定”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盟公安机关已有800余名机关民警辅警带着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把服务窗口搬到田间地头,宣讲政策、排查隐患、倾听诉求、解决难题,全力朝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迈进,他们用一件件具体而微的实事,将平安的种子播撒在兴安大地,也把警民同心的温暖留在了群众心坎儿上。
责任编辑: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