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华
《工作人员平时考核手册》,年初发下来人手一份,阿拉木斯只在上面填写了每天工作的大框架,保密原则让有的工作不能够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一摞摞的笔记本里记着他从警28年的工作点滴,最重要就是刑事侦查的这部分。
1990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司法学校的阿拉木斯,怀揣着一位热血青年的警察梦,走进巴彦浩特镇公安分局从事治安巡逻工作。一个月过后,他被分到刑警队,第一起参与的案件就是协助调查取证,由于受害人听不懂汉语,阿拉木斯便充当了翻译和侦查员的双重身份。20出头的小伙子去劝说比他小不了几岁的小姑娘来陈述被侵害的经过,阿拉木斯是羞怯的,但也凭借职业素养表现的镇定,他运用熟练的蒙语对受害人进行心理疏导,终于让一位惊魂落魄的小姑娘陈述了犯罪嫌疑人的所有罪恶,收集到最完整的证据。
作为真正的刑警,一生中要参与破获很多大案、要案,才能将理论的知识融汇贯通。让阿拉木斯成长起来的案件——由他主侦破获的“11.9”重大系列抢劫案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11月9日,辖区居民周某孤身一人在回家途中,遭遇了歹徒从身后的重重一击,随身携带的财物被抢劫一空,在现场只留下了一根被扯断的红色手提包带。经鉴定,周某因头部遭钝器打击致死。无独有偶,于此作案手段相似的共有16起案件,发生在3个地区,造成1死13伤。顿时之间七万多人的小镇震动了,女士不敢走夜路,回家必须由男士护送,抢劫杀人犯也被民间描述成“恶魔”。作为专案组的一员,阿拉木斯的压力非常大,地毯式摸排、甄别嫌疑线索、秘密蹲坑守候。整个冬天,西北风刺骨寒凉,阿拉木斯和队友们奔赴在侦查工作的第一线,风里来雪里去,除了身体的消耗就是内心对破不了案的焦灼和煎熬。受害人描述的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犯罪嫌疑人作案时间和手段、犯罪嫌疑人有可能藏匿的地方和逃跑方向……阿拉木斯和队友们在一条条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编织着一个又一个可能捕捉到犯罪嫌疑人的大网。然而,犯罪嫌疑人从此销声匿迹,就像大风吹过的沙丘,没有再留下半点痕迹。直到2006年3月3日深夜至次日凌晨,短短的几个小时,巴彦浩特镇再次发生了3起抢劫案,通过作案的特点和受害人的陈述,专案组判断有可能是“恶魔”又回来了。在之前对犯罪嫌疑人信息的准确掌握,专案组开展了“收网”行动,追捕工作秘密展开,随着“恶魔”周某的落网,本案终于划上了句号。中国有句古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刑警这里也同样适用,这起案件让阿拉木斯他们成熟了,也让刑警队积累和总结了新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不管怎样,案件的破获让压抑了近半年的刑警们扬眉吐气。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阿拉木斯已经不记得侦破过具体的案件数,只记得主侦参与侦破的案件有几千起,涉案金额达到几百万。然而,破了多少重大案件,多少没破?未破的案件哪些有嫌疑人,哪些没有嫌疑人?就像本“账”被深深地烙印在阿拉木斯的心里,始终拿不走、放不下:2002年“2·04” 碎尸案还未侦破、2009年“5·11”抛尸案成功告破、2013年“6·22”白骨案成功告破……阿拉木斯说每年都会对这些案件进行盘点,也是对自己参与侦破案件的一个交待,“人不能不认旧账”。阿拉木斯还说从2009年至今,阿左旗公安局对现行命案侦破率达到100%。他坚信历年的命案积案犯罪嫌疑人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刑侦队员们的积极努力,总有一天难逃法网。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是阿拉木斯对他第二本“帐”的诠释。刑侦大队经费相对独立,主要用于办公、办案和公务车辆运行开支等。近几年,犯罪嫌疑人利用电信、网络等高科技手段犯罪的案件层出不穷,作案成功率高得惊人。由于此类案件多为跨国跨省地区发生,侦查人员外出办案率只增不减,仅2017年的民警差旅费就多达40多万元。
2016年,为破获一起数额达37万元的电信诈骗案,十多名侦查员,经过了4个多月的努力,共赴5个省十余个县市,捣毁嫌疑人窝点1个,抓获4名嫌疑人,并成功将37万元追回返还。在这个过程中,外出侦查人员成为了阿拉木斯最关心的对象,阿拉木斯说,一线侦查人员最为辛苦,好几个月回不了家,差旅费必须首先保障,其他开支可以推后解决。按照规定,出差办案都有相关标准,但为了提高破案率,一般都会选择购买打折机票或乘坐免费航班,这不仅是与时间“赛跑”,高效办案,也是节约经费的好办法。
说到经费,阿拉木斯还有本“帐”在他心中盘算。随着违法犯罪多样化,经费的开支也呈现出多种形式,如非正常死亡案件的检验鉴定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份非正常死亡者的病理切片决定着案件的定性这也体现了刑侦工作“鉴真、精细”的理念。在区内,生物检材被送到具有检验资质的院所,路途往返一千多公里,送检时间最短需要3天,检验结果最短也是一个多月出报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6年4月,经阿左旗公安局党委协调,刑侦大队与宁夏附属医院和吴忠市公安局等友邻单位建立了刑事科学技术跨区域警务合作机制,病理切片的送检时间和开销大幅度缩短了三分之一,这样就距离揭秘真相也更快一步。
阿拉木斯记着的三本“帐”是一名刑警的心声,虽然他不能冲锋一线,但也一分一毫不懈怠,在阿拉木斯看来这是组织照顾他腿脚不方便给的“闲差”。他谦逊地说:“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单打独斗是开展不了的。”
一位不甘被照顾的人,一个心中还有伟大报复的人,和辉煌的年轻时代破案经历相比,阿拉木斯的实力早已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坚实而厚重,在他喜爱的刑侦事业中执着地临风而立!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