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华/通讯员)吉兰泰,一个和盐有关的镇子,被乌兰布和沙漠包围着,蒸发量和降雨量的巨大差异造就了这片盐碱地,沿路望去,这个镶嵌在沙漠中的镇子呈现出浓重的土黄和银白色。这里,蕴藏着我国大型的内陆盐湖——吉兰泰盐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吉兰泰并乡扩镇,由阿拉善盟最大的盐化工业重镇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机械化湖盐场,繁华一时。工业影响着这座城镇的兴衰,随着经济战略的转移,本世纪初盐化工企业大面积的迁移,留下了一片片孤零零的厂房和一座座堆积的盐山证明着吉兰泰曾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发挥出的重大作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吉兰泰发展的道路上,基层警务工作相应而生,1956年,吉兰泰派出所成立,饱含风雨与这座镇子生生不息,成为公安机关最早的服务民生、保民平安的农牧区基础力量。在镇子的北端,一座蓝白相间的警营格外醒目,一整块麻灰色敦厚的花岗岩上铿锵有力地镌刻着“吉兰泰派出所”,金字招牌就像一块巨大的盐根绵延不绝。
印 象
进入吉兰泰派出所,我们是带了拍摄的任务,为派出所做一期“大学习、大提升、大比武”主题的反恐演习教学片,地点就在京新高速收费站。在吉兰泰境内,京新高速公路共有83公里,自2017年通车以来,便成为吉兰泰警务工作的重点,本次反恐演习也是进一步细化所队联勤、警企联动的应急处突策略。题材的新颖让我们来了兴致,抵达目的地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拍摄。演习中派出所所长陈刚扮演了绑匪的角色,一个黑色的面罩,一把被细致封刃过的匕首,架着人质喊出恶狠狠的台词,教学片顿时有了警匪片的效果。让我不禁细致观察着这位所长,一米八的瘦高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怎么就轻松驾驭了“持刀劫匪”的凶悍形象呢?果然,在他和教导员谢永伟的组织带领下,演习团队相互配合,各个角色演绎的惟妙惟肖。劫持人质、先期处警、调整策略、团队作战、强力控制、制服劫匪……,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尽力将可能遇到的问题集中表现精准,我想这就是他们平时工作的积累了。
录制完教学片,我们都已饥肠辘辘了,在吉兰泰派出所的食堂,我们与民警一同吃了大锅饭。这是一个大集体,12名派出所民警和6名交通民警共同工作生活在一起,不仅灶台共餐,而且声音共鸣、合署办公、责任共担。2016年阿左旗公安局“公安改革暨农牧区所队联勤警务机制”以吉兰泰派出所为重点试点单位展开,这是阿左旗公安局党委根据农牧区警务工作特点,深谋远虑的重要举措。三年里,所队之间更加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派出所二楼的地面上,还留有他们拆掉隔离墙的印记,成为他们推行警务改革,打造凝心聚力团队的最好证明。
联 勤
吉兰泰管辖12411.5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辖区有25个嘎查和5个社区,在所队尚未联勤之前,派出所和两个交警中队工作的局面是“各扫门前雪”,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面对点多、线长、最远出警距离长达150多公里的现况,派出所和交警中队都无法避免出警成本的高昂。联勤后,这一状况得到根本转变,就拿交警中队中队长格日勒巴依尔来说,他现在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派出所副所长,根据责任的分工,他主管吉兰泰地区的交警业务,同时负责吉兰泰中部地区的治安管理工作。每个月他会带队走进嘎查,在普及交通安全的同时,向嘎查负责人通报交通及治安情况,起到了很好的预警效果。
除了业务工作的交叉互学,所队还建立了统一的“联勤联合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建立之后,距离吉兰泰50公里的查汉滩交警中队的2名党员找到了党组织,中队长李玉伟还担任了联合党支部的纪检委员一职。党支部书记谢永伟告诉我,每个月他们不仅集中学习党内知识,还组织民警们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如“老民警讲党课”、“负重体能拉练”、“走访扶贫帮困”等活动,促进整体队伍的从警意识和责任使命。
所队联勤的改革举措时常还接受着现实工作的考验。2016年9月22日,京新高速因劳资纠纷,第六工程项目部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工程陷入了瘫痪。接警后,交警中队在现场协调处置,但由于双方分歧较大,矛盾进一步激化,闹事的工人们扬言“如果不给钱就放火”。接到请求支援后,派出所立即启动“一所两队”机制,调集派出所全体民警和两个交警中队的备勤民警赶赴现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不仅对5名教唆扰乱秩序和阻碍公务的违法行为人进行了行政处罚,而且还协调相关单位畅通农民工讨薪的正规渠道,防止了事态的扩大。
从2016年到2019年,联勤所队共同出警处置吉兰泰地区环境整治、草场纠纷、京新高速道路阻扰施工、索要工程款等案件共157起;共同出警参与十九大安保、阿拉善越野e 族英雄会、吉兰泰环盐湖自行车赛、神驼祭祀、草原那达慕等大型活动安保任务12起;共同出警参与查缉追捕任务3起;共同走进农牧区嘎查、厂矿企业、学校社区进行扫黑除恶、辑枪治爆等专项行动,并开展禁毒、两员两站、安全生产的法律宣传30余次,联合治安巡逻、安全检查100余次。通过一组组数据,所队联勤警务机制改革成效得到了进一步展现。
人 物
吉兰泰所队联勤是由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成,是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大家庭。走进他们,充盈着感动,品味着“若作合羹,乐惟盐梅”的工作情怀和生活的滋味。
(王荣德)“老王,出个警”,正当我坐在王荣德同志对面准备采访他时,派出所的接警电话响了起来。老王匆匆地戴上了警帽便出警了。今天是他值班,报警人是一家菜店的女老板,报警缘由是遭到一名酒鬼的辱骂和骚扰。警车在镇子里七拐八绕就到了菜店门口,“闹事”的是一名甘肃籍男子吴某,见到老王之后便不再大骂了,而是乖乖地伸出双手说:“王警官,把我拷起来吧”。几分钟,吴某就被带到所里,轻车熟路地坐在走廊的椅子上醒酒,我一看,这吴某是“常客”呀,虽说过去见过不少,可老王与酒鬼的“拉锯战”我还是头一次见识。“工作找到了吗?”“没找到工作哪来的钱喝酒?”“哪个老板会用一个爱喝酒的人”……整个“谈心”的过程持续了将近2个多小时,老王与吴某或坐在走廊的条椅上,或站在警队的院子里,始终保持平视的角度,循循善诱地对吴某加以开导,目的是为了让吴某从神志到心志都清醒过来,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这是老王基层派出所32年的经验,为民着想,替民解忧,老王更像是一名胸怀天下的智者点点滴滴地践行着人民警察的初心。
老王与农牧民的沟通是同频率的,难怪在办理户籍时,老王还不忘与办事群众进行交流,家长里短闲谈,我逐渐听懂了像“七十三”、“六十六”这些以数字所起的名字,居然是当地牧民的父辈们喜得子孙时的年龄记录。
原本老王有一个很大的光环——全国爱民模范,局党委曾经尝试着给他职级升迁到局机关工作,可不到两年,老王就申请重新调回了吉兰泰,在老王看来吉兰泰的基层警务工作才是让他魂牵梦绕的根,这片土地更需要他。
(曾雅楠)派出所辅警曾雅楠给我的印象是高大、敏捷,有着健康的小麦肤色,并且说话还有点皮。“我工作快6年了,是所里的治安警加国保警加反恐警,外加电脑维修工”他干脆利落并带着些许骄傲的口气介绍着自己,“其实,我小时候很坏,我妈一直很担心我走入社会后不务正业,所以2014年1月我进入公安队伍,成为一名辅警,现在我妈对我可放心了”他认真地讲着自己的从警经历。原来这位91年出生、自称“很坏”的小伙子,从小在严母的管教下就吃了不少苦,除学费外的零花钱都靠他自己赚,当过网管,干过电脑维修,甚至还在工地上搬过砖抱过水泥。自从进入公安队伍以后,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用到了学习和实践公安业务上。虽然他是一名辅警,虽然他的第一任师傅对他开启了“自学”模式,但他就相应地开启了“偷学”模式,积东家之长,避李家之短,在公安业务方面边学习边总结。现在的他,身份仍是一名辅警,却已成为所队领导得力的助手,同事们也亲切地称他“阿曾”。
“阿曾”的工资是他的软肋,月薪不到2000元,微薄的收入使他和谈了4年的女朋友在婚后不敢生孩子。但在“阿曾”的心里仍然有一团熊熊的烈火,那是正义之火,是一颗不愿认命的年轻心脏。他想象着有一天自己能真正的拥有执法资格;能像男子汉一样凭工作养家糊口;也能够借助辅警改革的春风建功立业。他说,虽然工资低,他还是要对得起这份收入,在所队领导的率领下,他们经常开展扫黑除恶、打击黄赌毒、规范治安秩序的工作,他都像打了“鸡血”似的,感觉有使不完的劲。他说,幸亏派出所领导们一视同仁的对待他们,没有因为身份遭到歧视,而失去干好工作的信心,这些都是良心话。
两天的采访是在一场步行5公里的体能拉练中结束的,通过集体活动,我还认识了一直在基层工作的老民警付中年;踏实肯干的社区民警马尚敏;刚刚当上父亲的交警赵文龙和牵心所内事务的的准妈妈——内勤陈蕾。还和好友交警刘斌聊了聊吉兰泰的蚊子。听说,吉兰泰的蚊子很大,有时他们开着警车巡逻,密密麻麻的蚊子就撞着车灯肆意飞行,如果是骑摩托车执勤也别想甩掉这群蚊子,它们会牢牢地将嘴扎进皮肤饱餐一顿。刘斌幽默地说,这里的蚊子吃过盐,有骨头。曾经吉兰泰引进了大量的蜻蜓治理蚊害,可惜投放的第二天蜻蜓就全部飞走了,懂昆虫学的人说,蜻蜓们来自外地,对于干旱的气候很难适应。那这里的民警和辅警又是怎样适应环境了呢?我不禁想象了一下,每到夏天民警们与蚊子展开的激烈战斗。
这是一个和盐有关的镇子,吉兰泰派出所和交警中队警事多多,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普通的公安民警从少年壮志到两鬓斑白,用忠诚坚守这片热土,在苍凉中享受孤独,在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正如所长陈刚对所里的一幅写有“精气神”三个大字的笔墨丹青的阐述——“精”,崇尚法律的精神;“气”,警察威武坚定的气质;“神”,为民执法办案的神速。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吉兰泰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江湖,不一样的警事,大道无涯,精气神往,愿君归来仍是少年。
责任编辑: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