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华社发布一条推文,全国扫黑办派大要案督办组赴云南督办孙小果案。
5月30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扫黑办主任陈一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云南省扫黑办关于孙小果案有关情况的汇报,拟定派出大要案督办组,赴云南省对孙小果案查处工作进行指导督办。
全国扫黑办大要案督办组由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全国扫黑办副主任王洪祥任组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全国扫黑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各一名正局级干部及若干名办案专家组成。大要案督办组已于6月4日进驻昆明,将督促云南省有关部门依法加快孙小果案办理进度,切实把案件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
此前,全国扫黑办已于5月24日发布消息,将云南孙小果案列为重点案件,由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
此条推文文字不多,但信息量很大。云南孙小果案,从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到全国扫黑办主任陈一新主持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再到派出全国扫黑办大要案督办组进驻督导,足见中央将该案办成铁案的决心。
这条新闻里有一个专业名称特别引人注目——全国扫黑办大要案督办组,援引上述新闻表述:全国扫黑办大要案督办组由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全国扫黑办副主任王洪祥任组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全国扫黑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各一名正局级干部及若干名办案专家组成。仔细分析,由此可见这个督办组规格之高、人员级别之高、专业水平之高,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专业团队必将彻查出该起20年积案背后的林林总总,无论背后是“老虎”还是“耗子、苍蝇”。
有媒体将云南孙小果案定义为:正在成为全国“扫黑”的标杆性案件。
从前几日,云南扫黑办公布的孙小果案官方通报看,孙小果家人的身份远低于舆论的预估,披露出的“保护伞”也远谈不上有多庞大。
“等了半天大老虎,结果却来了几只小耗子”,舆论透露出的失望和怀疑,俨然成了公众的“一块心病”。
孙小果,怎么就成了恶名远播黑社会老大,被贴上“衙内”的标签?为什么在云南高院二审维持死刑原判后,他还能活下来?这背后还有没有不为人知的关系勾兑与利益输送?还有什么样的细节尚待调查?萦绕在公众头上挥之不去的疑云,恐怕只有等到调查终结结果公布才可能消散。
扫黑”轰轰烈烈,“打伞”摧枯拉朽,什么“靠山”“背景”“保护伞”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扫黑”斗争中都是浮云。
既要“打虎”,也要“拍蝇”,这是中央扫黑除恶和反腐败的鲜明态度。在案件中为孙小果提供保护的国家公职人员、“关系网”和“保护伞”,势必会一查到底,依纪依规依法严肃处理。全国扫黑办大要案督办组必将,也一定会给民众一个满意的结果。
备注:本文信息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张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