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芳/通讯员)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爱是彼此牵挂,更是各自坚守,在这场国殇面前,每一个全力以赴的小家都是千万家的坚强后盾。一对对“警+”,不仅在一幕幕日常中默默支持着对方,更是在非常时期携手并肩,给予彼此勇敢前行的力量。
故事一:读懂警医cp的微信聊天记录
文/梁镇
“老公,你出门一定要戴口罩,照顾好自己,我这里要忙会儿,先不说了。”正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国土资源局南泉检查站执勤的民警呼日查毕力格收到了妻子发给他的微信。
呼日查毕力格在内蒙古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马鬃山边境派出所工作,他的妻子胡丹则是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马鬃山苏木卫生院副院长。
这个特殊的春节,这对“警医”夫妻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呼日查毕力格一直在南泉检查站执勤查验,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排查,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胡丹一直在马鬃山苏木开展防疫宣传工作,二人身处一地却似异地,每天只能通过简短的电话联系,彼此相互鼓励、叮嘱对方注意安全。
“情况特殊你们在外面注意安全,家里一切都好,你们放心。”家里父母经常嘱咐在一线的夫妻二人。家人的支持让战斗在一线的呼日查毕力格夫妻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夫妻二人无畏艰难,坚守一线。
1月31日晚,胡丹收到了丈夫发给她的一张照片,看到全副武装的丈夫,胡丹在她的朋友圈中写到“不辱使命,不负韶华,齐心协力,战胜病毒,老婆为你点赞。”
故事二:党员夫妻携手战“疫”
文/石斌
“虽然对孩子心存愧疚,但我们都是党员,冲锋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是一对夫妻,一个是阿拉善右旗公安局第一党支部的宣传委员、督察大队长,一个是巴彦高勒苏木的党委副书记。
自打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夫妻俩把6岁的女儿“多多”狠心留给父母,冲在了阻击疫情的第一线。丈夫李玉虎是一个有着6年党龄的党员民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每日奔走于旗局各防控卡口、值班场所、巡逻街面,用实际行动督促擦亮防控线上的“公安为民窗口”,不厌其烦提醒战友们注意防护措施。
妻子王冬梅是一个有着12年党龄的基层党员干部,陈家井28公里点设卡后,她和苏木的同事坚守岗位,没有一天好好吃上热饭喝口热水、睡个安稳觉。晚上即便再冷,没有一个喊冷说苦的,大家都在默默坚持。
“加油,照顾好自己!”是夫妻二人这些天最多也是唯一的交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有个共同的信念:期盼早日战胜疫情,尽快回到女儿身边。
故事三:“我们再累都值得!”
文/陈玉
他叫魏龙,是额济纳旗公安局纪委民警,平日负责受理对全局公安机关和党员、民警违法违纪问题的检举、查处,对民警、辅警进行党风党纪教育等工作,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冲在了前线,在额济纳旗收费站卡点,联合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社区走访摸排,逐户询问家中身体状况及是否接触过外来返回人员等情况,并宣传自我防护知识。
她叫董娟,是魏龙的妻子,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疫情爆发后,她立足职能职责,坚守在市场监管一线,深入额济纳旗的部分超市、蔬菜店和药店等重点场所开展疫情防控突击检查和隐患排查,她每天的工作很多,休息的时间却很少。
为了有效的管控肺炎疫情,春节期间,魏龙和他的妻子董娟放弃休息,冲在了防控肺炎疫情的一线战场上。“由于儿子年龄小,我们就把他送到了父母那里,让老人帮忙照顾,想到年迈的父母还要帮我们带孩子,心里有些内疚,但是为了防控疫情的发展,舍小家,顾大家是我们应该做的,疫情得到控制,我们再累都值。”
故事四:让孩子“操尽了心”的两口子
文/赵晓华
他叫孙兆虎,是阿左旗公安局巴音木仁派出所的所长,自疫情爆发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所内的安排部署、路面的巡逻执勤、外来人员的登记摸排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他的妻子,阿左旗新华街街道办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任春艳来说,同样肩负着在社区内摸排走访、防控宣传、排查劝导的重任。
节奏快、事务多,已经成为这对夫妻工作的常态,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听话懂事的儿子独自在家,每天儿子给他俩发来的微信“要记得戴好口罩,保护好自己哦!”成为他俩工作的最大动力。
特殊的岗位,注定承担着特别的使命。疫情在前,他们共同肩负使命,用理解和包容坚守在阻击疫情的一线,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守护着千万个家庭的安全。
责任编辑: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