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i 北方网官方网站!
  • 登陆企业邮局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站
####.##.##
i北方网官方账号
当前位置:首页>深度

推迟到校时间,是对生命的起码尊重

来源:大力评说  发布时间:2018-03-14  浏览:3170  字体【 【关闭】
 
 陈利 

    为了赶时间,很多学生的早餐经常在路上解决。
    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一些与家长和学生切身相关的教育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最瞩目的是两个:早上的到校时间和下午的放学时间。
    今年开学之际,浙江省、黑龙江省相继发出通知,推迟中小学生早上到校时间。黑龙江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规定3月1日起,全省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高中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30;上课时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是什么导致了需要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专门下发通知来给学校规定时间?
    事实上,这仍然是多因一果。此前发生了很多相关事实,最终推动到了后来的改变。比如课业负担过重。“陪孩子写作业到5年级,然后心梗住院做了两个支架。”去年10月,一则陪读妈妈心梗住院的消息,引来了一波家长吐槽刷屏。“血泪交流”中,甚至有家长贴出了“陪写作业秘籍”。一位内蒙古某医院的医生私下也告诉我,不久前一位老者紧急住院,也是因为孙子不写作业。
    然而,陪写作业的效果依然充满疑问。2014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杜克大学两位社会学教授追踪了近30年美国父母的 63种参与孩子学业的活动,从帮孩子做作业,到讨论大学计划等,结果发现:父母的帮助反而会让成绩下滑。
    芬兰的孩子通过“玩”创造了“教育世界第一”
    一方面睡得晚,另一方面又要早到校,来自一早一晚的夹攻导致了孩子严重休息不足,严重影响身体发育。
    众所周知,“早7点到校”,是一条执行了多年的带有大面积普遍性的惯例。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2015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
    而另一个数据更让人担忧: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曾有人大代表建议立法保障孩子的想象力。然而,这似乎并不能治本。数天前,我曾发表过一个长篇专栏《补课凶猛》,通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补课现象,深度分析了众多教育乱象产生的原因。文中提到,其实课业重、补课多等现象产生的原因,最终都是围着高考的指挥棒在转,学校、老师、家长都不希望输在起跑线上。而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更大勇气的教育改革。
    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题为《没作业、不考试的芬兰孩子,教育世界第一的10个秘密》,芬兰的孩子在7岁以前不学任何数学、阅读和写作,光让孩子去玩。为了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芬兰尽力做到所有的学校都是水准一致的高品质:学校不排名、好老师分散全国、教学质量城乡差距小。教育关乎未来。相信只有更好的制度安排,才能真正替代目前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责任编辑:柳青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szj@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i 北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视频举报 电话:156-04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