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i 北方网官方网站!
  • 登陆企业邮局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站
####.##.##
i北方网官方账号
当前位置:首页>深度

“只搞帮扶救助,不谋产业发展”的精准扶贫能真正脱贫吗?

来源:新闻纵横  发布时间:2018-09-10  浏览:99611  字体【 【关闭】
      光明网报道一则消息:在各级党委政府、呼和浩特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武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大力支持和爱心企业的鼎力相助下,我们将不负众望,加强捐赠物品的管理和发放,村民们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的价值10万余元物品。通过这次捐赠活动一定会让扶贫济困精神发扬光大,让爱心企业的爱心善举永放光芒,让贫困县真正实现脱贫。
    从以上一则消息,大家都在反思一个问题,捐赠10万的物品,就做到精准扶贫了?“输血式”的扶贫真能让老百姓脱贫吗?
     一、农村经济现状分析:
    真正贫困的农村地区,是一个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落后,没有企业,没有工业,种地靠天吃饭,养殖禁牧的一个现状。
    道路不通,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出行就显得相当苦难。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就得先修路”。
    家家都有几亩地,可大部分都是旱地,十年有九年干旱,粮食欠收没产量。好不容易久旱逢甘霖,粮食大丰收,结果粮食还滞销跌价。再加上逐年人工成本升高,种子成本升高,化肥农药成本升高,何谈老百姓生活富裕。
    养殖也是农民的一块儿收入,然而环保一刀切的做法,大大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好多地方开始实行了禁牧计划。为了彻底禁牧,从过去的罚款转变成了进驻农村拆羊圈的运动,理由就是羊的粪便污染了环境。
    中国农耕文化5000年,自古以来老百姓种地全靠羊粪作为有机肥,给农作物施肥。怎么让“砖家”给抛出个羊粪污染了环境?
     二、农村经济遇到的困境:
    1、“环保”成了发展农村经济的绊脚石
    为了环保政策的实施,在农村全面实行禁牧,散养不成只能圈养。去农村建设个养殖场,说是有污染不能建。在农村建设个淀粉加工厂,又说是污染环境了,建好的厂子全给封闭了。老百姓种出来的土豆大丰收,结果又卖不出去。眼瞅着土豆存储不了了,赶紧找个淀粉加工厂处理吧,还遇到淀粉加工厂被环保整顿关闭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被打掉了。我们相关部门一直就做着自废武功的荒唐事情。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又开始搞“生态移民”。把住在生态核心区的老百姓要移民到一个所谓的新农村来,迫使老百姓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老百姓的生活来源全靠种地和养殖过日子,如果没了土地,又不能养殖,老百姓靠什么来生存?
     2、发展乡村企业 土地审批是最大的绊脚石
    国家规定农村土地只能搞种养殖经济,不能搞农产品加工厂,所以在农村建厂搞精细化加工只是一个妄想而已。中国农村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简单粗放的原材料供应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而且提升不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就追求不了利润的最大化。由于土地性质的因素,发展农村农产品精细化加工的道路还很漫长。
     西方国家农村庄园式的发展就是农村经济的榜样,就拿澳大利亚这个牧业王国来说,是世界上牛羊肉最大的加工出口贸易国家,他们的牛羊肉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6。在澳大利亚,每一个牧场既是一个养殖场,也是一个农产品的加工厂。法国的红酒世界独一无二,法国红酒经济体量占80%都在农村庄园来自己种植加工与销售。只有是农村庄园生产出来的红酒才是世界上最有品质的酒,也是最好喝的酒。在西方国家,不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都是打造原生态村庄式的经济,自己加工,自己销售,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也就是说农产品走原生态,精细化加工才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最好方法。
     3、在农村搞企业融资是最大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形成的农村土地集体制度,导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民和农村集体手里的土地资产难以为融资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增信,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困难程度。因为个体需求分散且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征信不足以及担保抵押不足等因素导致的农村金融难题,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一大困境。大部分养殖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厂在建设初期需要投资一大笔资金,靠个人的经济实力根本不可能完成。去银行贷款,银行相关部门要要以土地证或房本作为抵押才能贷款。事实上由于农村土地的集体制度,养殖用地不给办理土地手续和房产证,导致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手续。融不上资金就很难发展农村农村生产与加工产业,极大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第二轮经济浪潮下,房地产成了国家经济的命脉。房价从2002年的800元/平米疯狂涨价到2012年的8000元/平米,短短10年时间涨了10倍。而农民生产的粮食从2002年的8毛钱发展到2012年,同样也是10年时间,粮食价格依旧是8毛钱。其根源就是市场买卖经济,没有政府的宏观价格调控,粮食价格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与保护,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导致粮农靠种植赚钱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俗话说得好,经济处在风口上,猪能飞上天。炒房团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傻子也能赚百万。而农民朋友们,粮食不涨价,神仙来了也赚不了。
     因此,振兴乡村产业,只顾大势宣传精准扶贫,不看农村经济现实,不了解真正的农村问题,单一的搞帮扶救助,不谋求产业发展。只“输血”,不“造血”式的扶贫解决不了三农的根本问题,做不到真正的脱贫,同时也振兴不了乡村经济。
     我们要真正切实的深入农村,调研农村存在的问题,分析农村经济的现状与发展,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力提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措施,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中,适当放宽环保政策,因地制宜,由禁牧转变为适量散养,搞特色养殖,搞生态养殖。大力发展农村中小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提升,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依托“互联网+农牧业”的科技力量,做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破解融资难题,助力资本进入农村,利用财政扶贫资金、产业发展注入资金等形式,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才能真正的实现农村精准扶贫。
责任编辑:张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szj@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i 北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视频举报 电话:156-04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