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静
百米井下,5G矿用智能机器人沿着空中轨道“穿行”,实时巡检井下设备;地面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迈着稳健的“步伐”,定时为变电设备做无死角“体检”;高温易爆生产环境中,“皮实”的工业用智能机器人24小时不停歇,认真巡检机器设备;“智能工厂”生产线上,码垛机器人眼疾手快、动作灵活,高效完成码垛任务;电石炉旁,高大的电石出炉机器人“手持”铁钎,完成机械手远程下达的生产指令……
乌海市一大批传统工矿企业积极搭乘5G网络“快车”,加快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关键工序智能化和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人工的智能化建设,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新员工”到企业“上岗”。一个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建成落地,有力推动了乌海市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5G矿用机器人百米井下执行巡检任务
乌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矿百米井下迎来一名“新员工”——5G矿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它“长”着大大的“眼睛”,黄色的身体十分醒目,沿着空中固定轨道稳速“穿梭”于井下中央水泵房和中央变电所。表面上看,它“闲庭信步”,一副很轻松的样子,实际上,它正在全神贯注地执行设备巡检工作。
机器人的“眼睛”是高清摄像机,通过双云台360°旋转实现无死角监控,准确判断设备故障及故障位置,通过5G网络实时向地面生产指挥中心上传井下监测画面和图像,实现超前预判、预警,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减少故障停机时间。
它的“嗅觉”也很灵敏,能准确“闻”出井下空气中的甲烷浓度、氧气含量、硫化氢含量、烟雾浓度,并决定是否报警。它甚至能精确测算井下正向风速。
这些神奇的能力从哪里来?答案全在机器人“小巧玲珑”的身体上。它的身上不但搭载着温度传感器、红外热成像仪,还搭载着有害气体、烟雾、光照度、温湿度等传感器以及定位装置和语音对讲系统,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缺陷,顺利完成井下设备及环境的监测、巡检任务,实现无人值守。
“过去,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中央水泵房依靠人工定时检查,至少需要6名职工,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而且,受数据记录、数据分析等制约,数据结果难以形成系统性,同时还存在设备故障发现不及时、巡检人员有安全隐患等问题。机器人‘上岗’后,实现了减员增效、提高安全生产的目的。”老石旦煤矿副矿长冀瑞锋说。
如今,老石旦煤矿共迎来4名机器人“新员工”,它们有的在井下巡检设备,有的在地面皮带长廊守护皮带运输安全,为煤矿安全生产贡献力量。
工业用机器人耐高温抗粉尘不惧风险
今年10月中旬,在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公司西来峰焦化厂焦炉地下室,智能巡检机器人顺利通过了3个月的“试用期”,“转正上岗”。
焦炉地下室属于煤气危险区域,且常年处于50℃高温环境。焦炉每30分钟必须通过换向循环加热,巡检工每30分钟就要进入地下室巡检一次加热设备。在高温易爆的工作环境中实施人工巡检作业,安全风险可见一斑。
智能巡检机器人却能完全“胜任”这项艰巨的工作。它可以对焦炉地下室煤气输送管线附属煤气交换旋塞实施24小时全天候巡检,精准识别每一组煤气交换旋塞的开度,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岗位人员处理。它的身上还搭载了可燃气体检测仪,可以精确检测到气体泄漏位置,引导检修人员开展堵漏处理,提高检修效率,保障安全生产。
采集测温数据环节,职工只需坐在窗明几净的集控室,利用5G工业互联网络传输技术远程控制巡检机器人采集测温数据即可。机器人拍摄的高清视频可实时传送到集控室终端电脑,红外热成像的数据分析一目了然,发现异常能及时处理。
“吃苦耐劳”的工业用机器人不止一种。今年8月,在乌海中联化工有限公司电石炉车间,8个电石出炉机器人集体亮相,正式“上岗”。
前进、后退、旋转,烧眼、开眼、堵眼……电石出炉机器人不惧电石炉的高温炙烤和粉尘侵袭,“手持”长6米、重几十公斤的铁钎,收放自如,精确执行着机械手发出的各项远程指令。
自从引进了电石出炉机器人,“出炉工”这个岗位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职工再也不用在炉旁受高温炙烤之苦,手中的铁钎子变成了远程控制手柄,远程控制机器人完成出炉作业。
电石出炉环节生产效率提升45%、生产一线减员64名、产品不合格率降低2.65%……这组数据有力地证明:智能化升级改造让出炉作业环节从本质上实现了减员增效、安全生产。
“5G+工业互联网” 为工业“智”造赋能
在卡博特恒业成高性能材料(内蒙古)有限公司仓储物流包装车间自动化流水线上,码垛机器人张开灵活的手臂,准确抓取包装好的二氧化硅产品,逐层码垛。码垛机器人使用直线输送轨迹,运行平稳,传动效率高、电量消耗低,既节能又环保,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得力干将”。
在老石旦煤矿35kV变电站,两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承包了43台高压配电柜的“安全体检”工作。每隔1小时巡检1次,5分钟全方位扫描和检测,便能将配电设备的“健康状况”查得明明白白。
“借助5G网络技术,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和职工的手机联网,届时,职工可以随时随地掌握设备安全运行情况。”老石旦煤矿机电队副队长苏俊义说。
如今,乌海市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搭乘5G网络“快车”,深化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在5G网络建设方面,乌海市开通5G基站600余个,实现海勃湾城区连续覆盖、乌达区和海南区主城区覆盖,其中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5G基站有56个。
2016年至2020年,乌海市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对标得分连续5年自治区排名第一。乌海市3户企业被评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2户企业获得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证书,1户企业获得自治区两化融合奖励。
工业互联网是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力量。乌海市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大机遇,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建设,不断推动智能化与企业发展路径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智慧”基础。今年,乌海市投资1.9亿元建设19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登云企业达790户。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