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级”政策协同。
自治区、盟市、旗县梳理有效需求,建三级具体项目、园区、企业、乡村库,梳理国家、自治区支持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配套具体金融服务措施,汇聚政金企三方合力,提供“一库一策”配套支持。
明确“四个”服务对象。
“保项目”,重点保障自治区基础设施、现代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入园区”,重点引导金融资源向自治区工业、科技、物流、电子商务、农牧业示范等园区集聚。“进企业”,重点加大对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性新兴行业、重点民营及小微企业、拟上市公司的金融服务。“下乡村”,重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支持贫困旗县、乡村以及能带动精准扶贫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专业合作社。
开展“五类”政金企对接。
分类分层、不同形式开展五类政金企对接:自治区级针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组织示范性对接活动;各盟市、重点旗县根据需求每年开展一次区域覆盖全面性对接活动;金融机构按月深入园区、企业、乡村开展经常性对接;充分发挥内蒙古融资服务网线上融资对接功能,开展实时化对接;金融管理、研究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研究经济金融形势,加强与金融机构总部高层交流,推动政策协同互访性对接。
优化“六专”金融服务。
结合金融机构自身定位以及重点支持领域和产业的融资需求,确定牵头主办行制度,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涵盖制定专项方案、设计专项产品、配套专项额度、开辟专项通道、指定专人对接、进行专项考核的“六专”金融服务,保障自治区重大项目得到稳定金融支持,重点开发园区得到综合服务,大中型企业流动性保持稳定,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得到有效缓解,乡村基层金融服务得到明显改善。
金融资源实现有效配置。
“保项目”方面,自治区本级收集整理有关厅局2021年重点融资项目3679个,各盟市梳理1489个项目、381个园区、4299家企业、3005个村镇,推介给各金融机构。“入园区”方面,推动15家金融机构与西部7个重点园区结对,形成干部互挂、问题共商的工作机制。“进企业”方面,全区24家银行班子成员走访企业9448家,落实授信2096亿元。“下乡村”方面,建立金融与农牧业融合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机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9月末,全区涉农贷款余额8862.21亿元,全区涉农贷款较年初新增513.9亿元,同比多增213亿元。
常态化、立体化的政金企对接机制初步形成。
今年以来,自治区组织金融服务自治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政金企对接会,达成融资意向1018.7亿元;各盟市、旗县组织政金企对接活动245场,签约项目1369个,金额3411.18亿元。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经常性对接,形成与企业主“一对一、面对面”解决融资诉求的良好态势。融资平台实现实时化对接,蒙速融APP成功接入蒙速办政务服务平台。截至9月底,平台注册企业7791家、金融机构85家,累计实现融资44.78亿元。此外,金融机构总部高层交流得到有效加强,自治区政府与光大集团、中国银行、中信集团等8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截至9月末,协议项下已落地159个项目,金额累计1190.83亿元,涵盖农牧、制造、交通、环保等领域。
农行内蒙古分行和内蒙古农信社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大显身手。
农行内蒙古分行以“千乡千队、万村百亿”专项行动和“农行支持乡村振兴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乌兰牧骑式金融轻骑兵”——“农行流动服务党员先锋队”上门解决农牧民融资难题。截至8月末,该行已向全区乡镇、街道派驻上千支“金融轻骑兵”,覆盖了9984个行政村(嘎查);“惠农e贷”连续三年增量破百亿。内蒙古农信社围绕优势产业区和特色产业县,确定了45家重点支持机构。截至9月末,内蒙古农信社投放奶业、肉牛、肉羊、马铃薯、葵花、设施农牧业等特色产业贷款余额546亿元。
在支持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开行内蒙古分行在棚户区改造、交通、能源、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作用。
截至9月末,该行交通领域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重点支持了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包茂高速、集通铁路、呼准鄂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1788亿元,支持列入国家棚改计划的59万户群众“出棚进楼”。农发行内蒙古分行大力打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板,支持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引领性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流通体系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筑牢乡村振兴根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金融服务对外开放方面,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近三年,累计与全区1738家跨境贸易投资企业开展结算及信贷领域合作,授信投放达573亿元。进出口银行内蒙古分行发挥政策性金融力量,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重点口岸建设、帮助外贸企业发展等方面,利用多样化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自治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