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霞
“我们俩去年挣了13余万元,年年旱涝保收,心里有底。今年想在市里买套楼房呢,位置都看好啦!”通辽市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南珠日河嘎查村民洪哈沙喜悦地说。
35岁的洪哈沙是现代牧业(通辽)有限公司的安环班长,主要负责奶牛休息区的管理工作,已经入职11年。妻子伟棠在挤奶工这个岗位上也干了8年。
现代牧业(通辽)有限公司是奶牛养殖企业,围绕奶牛养殖、牛奶销售、青贮收购这条主线进行招聘,职工大多数都是附近的农牧民。
“离家近,工资高,我们俩干这些活一点都不费劲儿。每天一起上下班,5分钟就到家了,还能照顾家里的两个孩子和两个老人。挣钱顾家两不误,上哪儿去找这好事呀!”洪哈沙说夫妻俩现在每个月发到手的工资就将近1万元,这还不算年终奖和各种福利。来公司上班后,家里的变化非常大,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如何帮助有就业需求的农牧民找到“适合又合适”的工作,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通辽市借助水草丰美的自然优势,加上“黄牛之乡”的金字招牌,在“牛”上下功夫。把牛产业与农牧民就业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就业乐业、增收致富。
“我们这是既有盼头,又有干头!在养牛公司上班,挣的钱买了12头牛在自己家里养,还买了13万元的小轿车,新盖了2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连买楼房的钱都攒够啦!”洪哈沙说,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物质收入,他最大的收获是个人的成长。这些年,他从一名普通的挤奶工成长为部门主管,不仅学到了专业技术,懂得了规章制度,让他最受益的是学到了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对待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我去年还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的函授课,学的畜牧兽医专业,明年毕业就能拿到专科证了。做梦咱也没想到会有今天啊!确实有点牛。”洪哈沙说。
现代牧业(通辽)有限公司人力后勤主管宋丽英介绍,公司里像洪哈沙这样掌握养牛技术的农牧民就有186人,占职工总人数的90%。
“洪哈沙夫妻俩勤快又踏实,这些年我是看着这两口子富起来的。你说职工这几年的变化有多大?以前基本上都是骑摩托车来上班,现在,你看这停车场停满了小轿车,院外都停不下了。眼瞅着身边这些农牧民一天天富起来,我是真心为他们高兴呀!”宋丽英说。
和洪哈沙在一起工作的徐洪瑞,不仅每年稳稳地拿到6万多元的工资,还把家里种的50亩青贮卖给公司,额外收入8万多元。对他来说,这就是稳稳的幸福。
“可知足啦!有两份收入,一日三餐免费吃,工资福利那些都是到日子就发,平时上班也不耽误我种地。公司还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和牛粪做的有机肥,给我省了肥料钱,土地也改良了,青贮的产量和质量还提高了。卖上好价钱,我挣得更多了。”徐洪瑞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宋丽英说,公司里像徐洪瑞这样的“捆绑式”职工有很多,一方面在公司有固定的工资收入,一方面又借助公司的产业链额外增收,实现了职工和公司的稳定双赢。
通辽市为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围绕主导产业稳岗位、稳就业,通过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带动就业等方式,为农牧民就业谋出路、出实招。
据了解,通辽市为577名农牧民发放创业贷款9586万元,为729名农牧民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566万元,为149名农牧民发放临时生活补贴31万元。引导进城务工农牧民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同时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更多的农牧民纳入临时补贴范围。开展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8415人次,农牧民创业培训882人。现有农牧民创业园2个,创业实体74家,带动就业544人。农牧民创业5564人,带动就业8868人。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