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i 北方网官方网站!
  • 登陆企业邮局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站
####.##.##
i北方网官方账号
当前位置:首页>龙头企业

新金融,向大众而生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3-02-24  浏览:56814  字体【 【关闭】
 
曾几何时,银行大厅总是人头攒动。陈军的童年记忆里,爷爷总是带他去银行办事,每个春节过后,在银行的营业大厅把压岁钱存进存折,等待叫号的过程、把钞票递进柜台窗口的动作甚至都颇具仪式感。“那时候,人人都想有个在银行工作的亲戚。”
大学毕业后,陈军真的来到了中国建设银行工作,几年来他明显感觉到,到银行网点办业务的人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在银行人口中,形容这种现象有个专业名词——“离柜率”,指的是银行互联网业务替代线下柜台的比率。
历史的车轮行过,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一个小小的手机银行APP,承接了陈军儿时不可能想象到的、密集的金融活动,交易逐渐从“琐事”变成了小事。
离柜率逐年攀升,交易便捷、功能拓展的背后,是银行业在金融科技上的探索和进步。
1999年,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开通国际互联网站,2004年,开始为客户提供手机银行服务,二十多年来顺应数字时代用户行为线上化、场景化的趋势,电子服务渠道加速拓展创新。2020年,建行试点上新了“建行生活”APP,为用户提供餐饮、外卖、商超、出行、充值缴费等高频生活场景的一站式服务,建行人习惯将这个橙色图标的应用称为“橙色风暴”。
近年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科技发展,对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行躬身入局回答时代叩问,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努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更努力让亿万百姓感受到金融带来的温度。
“现在,我都会教爷爷在建行生活上领取优惠券。每次买菜、买水果都能省点钱,积少成多,爷爷每次下单都笑呵呵的。”陈军说。

金融渗透到个人生活的细枝末节,如今看来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但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一个小小的创新背后承载了诸多变革。而每一次时代的变革,都为社会创造出了更崭新的未来。

1美好生活的烟火气
新时代需要新金融,何为新金融?
对比传统金融,新金融服务的目标人群是最广泛的大众。建行董事长田国立提出,需要用金融这把温柔的手术刀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服务大多数人而不仅是少数人,才能以金融之“术”更好地服务共同富裕这一根本之“道”。
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人们生活回归正轨,各地餐饮堂食逐步恢复。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传递美好生活的温度,金融如何发力,成为了银行业的一道考题。去年底,“相约三里 活力重启”消费季在北京三里屯启动,丰富的促销活动助力网红商圈恢复往日的红火。建行北京分行依托“建行生活”平台、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与商圈知名商户携手让利于民,释放消费活力。
全国各地,建行各分行也持续开展了多样活动,为拉动当地消费贡献力量——湖北省分行在湖北省政府2022“惠购湖北”消费券发放活动期间,拉动消费超6.29亿元;为提升购车类大额消费券发放的客户体验,山西省分行自主开发“建行生活”APP线上报名审核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无纸化、无接触受理;建行还与国家电影局签署促进观影消费框架协议,投放共计5000万元直接用于补贴观众观影购票,每天通过“建行生活”平台投放5万张电影满减券。
作为提振消费的主平台,为了支撑各类活动高质量、高效率开展,要在短时间内就打造出覆盖广、功能强、运营模式先进的平台,建行花了不少功夫——从2022年初开始,建行迅速引入以大型连锁、口碑好店为代表的优质商户门店约35万家,为用户提供便捷多样的消费选择,同时,建行生活APP配套稳健的后端系统和运营能力升级,支持多种便捷支付形式。
公开数据显示,自“建行生活”平台推出以来,建行支持协助了228个城市依托“建行生活”开展政府消费券发放和使用,累计承接政府消费券发放超30亿元,拉动消费交易额约100亿元,促进了消费市场活跃和提升。仅今年1月,“疫散春来”后第一个元旦和春节消费黄金期,“建行生活”平台就新增注册用户284万户,平台交易金额27.55亿元;在全国77个城市承接政府消费券金额达5.1亿元,带动消费交易金额达10.3亿元。
显然,用平台思维办银行,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一种趋势。不管是手机银行,还是“建行生活”平台,作为互联网时代连接广大民生消费供需两端、提供数字化运营和消费引导服务的大型社会化平台,具备未来承担社会民生消费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能力,都是建行全方位服务人们新型数字生活,助力建设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金融行动中的重要环节。
如今,建行将金融与非金融场景深度链接,将“建行生活”APP与手机银行形成“双子星”服务模式,为新时代全新的“建行故事”揭开序幕。
2大众的安居梦
新金融注定是面向大众的。而安居的梦,是每个奋斗的个体、每个家庭前行路上的灯火。建行与亿万大众的紧密联结,也要从住房说起。
“要买房,到建行”,这句广告语曾经家喻户晓,建行在个人住房金融领域的开拓,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频。1985年,建行在深圳发放国内第一笔“按揭贷”;30年前,72位年轻的计算机开发人员在建行办理了第一批个人公积金住房贷款,在北京顺利安家,成为至今人们津津乐道的代表案例。
进入新时代,国家多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政策要求,于2017年将住房租赁确定为全行战略。
为了推广“长住即安家”的理念,让房屋回归居住本原,建行近年来在全国多个城市大力布局住房租赁。全力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结合城市更新,激活闲置房源,打造建融公寓、城中村新居,让新市民住上体面舒适的新家。
和传统的房屋中介机构不同,建行搭建的住房租赁平台,由总行进行系统开发,连接房源业主、租客和专业租赁服务机构等租赁相关方。其中,银行的作用是获取长租房源、制定物业服务标准、搭建平台、托管资金,以及配套金融服务等。
如今,建行已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住房租赁生态。住房租赁平台基本覆盖全国,为千万个房东和租客提供阳光透明的交易平台。未来,建行还将积极整合资源共建产业联盟,接入家居、家政、社区等外部场景。开展保障性住房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研究,加快推进公募REITs落地,拓宽多种融资渠道,努力让租赁成为勒住房地产市场“灰犀牛”的绳索。
去年底,建行继续“探路”,发起设立全国首个住房租赁基金,圆更多百姓安居梦的同时,也努力探索住房租赁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
作为在住房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的国有大行,建设银行基本实现了从“要买房,到建行”到“要租房,到建行”的品牌变迁。探路住房租赁的实践经验,也为建行更好服务新时代住房改革奠定了基础,践行了“将金融的资源向社会贡献,助力人们建设美好生活,安居乐业”的新金融理念。
3润泽普惠良田
建行董事长田国立多次在公开场合把“新金融”比喻为“水”。把金融的资源向社会贡献,是一个引流、灌溉、润泽的过程,这就是金融的普惠性。
随着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务新时代的新金融应运而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商业银行,首要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普罗大众;要服务大多数人,不是少数人。新金融致力于跳出二八定律,让更多人得到金融配置的生活服务。
如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乡村往往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仅依赖开办银行网点很难随时随地满足农村用户的需求。
建行是怎么做的?
在2022年一次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透露了一个细节,建行在四十多万个中国村庄里,都找到了村民做他们银行的代理员,“也就给一个iPad,一两千块钱,做最基本的存款取款交易服务。”
郭树清提到的代理员、iPad,依托的是建行近年来打造的“裕农通”乡村振兴服务平台。线下,建行在全国铺设四十多万个“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将银行服务窗口搬到村口;线上,将金融和非金融的服务功能不断延伸,在“裕农通”服务平台上,通过手机、智慧大屏等渠道,为农民提供乡村政务、电子商务、便民事务和金融服务。比如,通过手机银行的“裕农快贷”产品入口,让有借贷需求的农村用户只需登录手机银行,将个人信息自动连通新农直报系统、全国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接入买卖化肥、种子,承包土地、家禽家畜物联网等数十种数据,就可为信用贷款偿还能力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自2020年6月上线以来,“裕农快贷”农户系列产品余额已突破1000亿元,目前已惠及农户30余万户,累计发放贷款400多亿元。
数据的背后还有更多有温度的故事和人物。建行用普惠金融的力量,不仅助阵乡村力量,同时陪伴城市里的追梦人。
放眼全球,中小企业对增加各国经济活力都有重要作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采取了多项帮助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负、降低融资难度的措施。针对中小型企业过去“评价难、融资难”的痛点问题,建行“惠懂你”应运而生,基于自身雄厚的金融科技实力,这款面向普惠金融客户的服务平台,可以提供一个7*24小时的身边银行,实现全线上自主申贷、自主办理,甚至做到“一分钟”融资。针对大量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建行过创新专利、专利权质押等方式,率先打造“不看砖头看专利”的“技术流”信用评价体系,并与政府、企业等多方携手完善“创业者港湾”服务模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建行科技贷款余额1.23万亿元;“创业者港湾”已推广至25个省市,为2.3万家入湾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近420亿元。
金融行业能否“定位向下”,不断让普通人和中小企业得到支持,是考验社会能否长久健康发展的标志。新金融向下扎根得更深、更广阔,才能有更强劲的生命力。在金融普惠中小企业和广大群众这件事上,建行做出了大行该有的表率。
4科技如云
要想实现普惠金融,实际上是需要科技金融的手段去进行风险管控的。新金融行动的一大特点是,“人民性”是依托“科技性”来实现的。
建行一直以来加大普惠金融的力度,却能将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上下,实属不易。最近一次活动披露了建行的“法宝”。

2023年2月14日,“了解我的上市公司——走进蓝筹”首期活动建设银行专场成功举办。首期专场活动主要围绕建设银行“新金融行动”主题开展,活动地点特意设在了建设银行运营数据中心北京稻香湖生产园区。作为建行最大的数据中心,在这里,与会人员能直观感受建设银行先进的全球一体化管理和生产运行自动化监控水平以及雄厚的技术保障实力。

建设银行重视科技力量,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公开信息显示,2018-2021年,建行金融科技累计投入773.16亿元,年均增长 18.98%;集团金融科技人员从2017年底的6983人增长到2021年底的15121人,年均增长21.31%,有力保障了金融科技战略的落实。
强大的人才队伍让建行在业务能力上始终处于国内金融行业IT基础设施建设及业务系统建设的第一梯队。2023年1月,建行在北京发布“建行云”品牌,首批推出三大类10个云服务套餐,为行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早在10年前,建行就构建了当时国内金融业规模最大的私有云,支撑了新一代核心系统数年的建设和推广。2018年,在金融科技战略拓维升级过程中,建行又迭代升级建设了具备新金融共享特征的行业云“建行云”,逐步走过互联网、信创、全面融合等技术阶段,全面支撑智慧金融和智慧生态业务发展,成为金融科技战略代表性成果之一。
目前,“建行云”已经具备弹性、敏捷、云化的金融级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为政务、住房、同业、社会民生等9大领域的346个应用提供云服务支持。
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除了赋能企业以外,也将科技便利传达到了基层。业务从柜台走上“云端”,让金融资源精准投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也让许许多多基层员工跳出“金融内卷”,用新的方法和工具去服务客户、纾解痛点、拓展业务。
陈军作为“建行人”的一员,如今能自豪地向客户说出:“我们不仅会拉存款、放贷款,我们还特别懂科技。”“无科技,不金融”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5未来银行新征途
“新金融没有固定的范式,无远弗届但并不神秘,在百姓身边,于细微之处。我们着力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包容,持续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性、系统性、持久性的问题,尝试跳出金融的视角去寻找答案,让金融资源配置得更加公平与公正。”正如建行董事长田国立所说,当银行的新技术在不断重塑新金融的未来,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功能和属性。
2018年,建行推出“劳动者港湾”,将营业网点向社会公众开放,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热饭、歇脚、喝水的地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措,却为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带来了便利。

陈军亲身目睹并参与了这一改变,他所在的网点不仅设有给大众休息的区域,还会不时举办一些如反诈宣传、司法援助的讲座,甚至还有读书分享等活动。有了这些服务,越来越多劳动者走进银行,他也因此和网点所在街头巷尾的老人家、环卫工人都熟悉了,他不再是他们眼中银行柜台里面那个工作人员,更像是一个热情的邻家小伙。

金融机构正在前所未有地亲近大众。从在全国约1.4万个建行营业网点建立“劳动者港湾”、服务户外劳动者的公益行动,到成立致力于推进产教融合、赋能社会、“金智惠民”的建行研修中心,再到“裕农通”服务平台在全国乡村布局,建行新金融的服务边界持续延展,实践成效不断显现。
随着科技进步、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与传统经济融合渗透,金融更多崭新天地正在被挖掘和拓展。
未来的银行应该是什么样子?
新金融的实践告诉大家,银行的工作不该只有重复定式的交易流程,不只是单纯的货币交换场所,更应是联系百姓安居乐业、衣食住行的服务行业,是科技与情怀的完美融合。
面对新时代给予金融机构的新课题,作为拥有近七十年历史的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建行始终以服务国家建设、服务社会民生作为基本职责和天然使命,如何在未来征途上持续深化新金融行动,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李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szj@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i 北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视频举报 电话:156-04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