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英,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山西平遥人,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她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塑造了《白毛女》中的喜儿、《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等众多光彩夺目的舞台艺术形象。她演唱的《我的祖国》《南泥湾》《人说山西好风光》《八月十五月儿明》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历经半个多世纪传唱至今。
9月25日,久居广东的郭兰英回到北京,回到曾经工作的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台上,年轻的演员们唱着《我的祖国》;舞台下,90岁的郭兰英专注地听着、看着。歌声落下,郭兰英说:“大家唱得好!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坚强的、英雄的。我爱我的祖国。我们要真心实意地歌唱祖国。”
提起郭兰英,很多人不由地会想起《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第一次唱这首歌的时候,郭兰英才26岁,风华正茂。今年中秋节,老人重登舞台,再次为大家唱这首歌,当年近90岁的她站在舞台中央,再度唱起这首歌的瞬间,所有人都被她的歌声感动,被她的风采打动!
年少的磨砺
郭兰英出生在山西平遥,由于家境贫困,4岁开始学戏,童年两次被卖,11岁离家学艺,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砺。
据郭兰英回忆,每天清晨四点她就得空着肚子到野外去练声。
北方冬天的早晨,寒风凛冽,师父要求她伏在冰面上练声,直到把坚硬的冰哈出一个洞来。即使刮着大风,飞着雪花,都得张大了嘴,对着风,对着雪喊嗓子。有时候身体不舒服,也必须坚持不懈地练。
那时戏班子里的师徒基本不识字,师父的戏文都记在肚子里。于是,师父一句一句教,她一句一句记。有时晚上还要到戏园子里演出,演出结束回家,一般都到夜里12点了,等睡下,就更晚。真正休息睡眠的时间,往往只有两三个小时。
想到自己年少时戏班子的经历,郭兰英说:“为了未来成为金玉而非土泥,做着好梦的孩子们必须忍受这番苦。老话说‘不吃苦中苦,难得人上人’。尽管许多孩子终其一生没有成为‘人上人’,但在少年时候,也不能不吃苦中苦。”
正是年少时艰苦的训练,让郭兰英的歌声成为一个时代无可取代的经典。
命运的转折
转折,发生在1946年。
那年,在张家口,成为晋剧“头牌”的郭兰英与新歌剧《白毛女》相遇了。当时在看完歌剧《白毛女》后,郭兰英脑子里总是浮现《白毛女》的一幕幕片段。郭兰英回忆说:“我觉得这才叫演戏,这叫真戏。
当年,郭兰英在张家口离开戏曲团,毅然投身于革命队伍,加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工作团,开始了新的艺术生活。到了老解放区,郭兰英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领导派了四个先生教我。一个是学文化的,一个是识谱的,一个是讲革命道理的,还有一个是排练新演剧目的。我就是这样在革命队伍里学的文化。”
从16岁到18岁,郭兰英全心全意学习文化知识。 “好不容易参加了革命,成为革命队伍里的一分子,很光荣!那个时候我自己觉得特别幸福,革命救了我,培养了我,教育了我,让我从一个旧艺人,转变为新文艺工作者。”
主动而坚定的革命选择,影响了郭兰英的一生,也因此影响了民族新歌剧的发展。她将戏曲艺术中唱功和做功两个方面融入新歌剧中,成为近代中国从旧戏曲走向新歌剧的第一人,演出了《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窦娥冤》等多部经典民族歌剧。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19岁的郭兰英跟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奔赴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演唱了由诗人阮章兢作词、山西民歌配曲的《妇女自由歌》。虽是初出茅庐,郭兰英却以其深情的演唱和令欧洲人大开眼界的音乐风格,为新中国赢得了一块颇有分量的奖牌,成为我国最早在国外获奖的民族歌唱家之一。
时代的歌者
郭兰英的歌从战争时期唱到建设时期。这些作品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首由郭兰英领唱,被传唱了多年的歌曲《南泥湾》,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歌舞作品《东方红》中34首插曲之一。脍炙人口,享誉全国。
《我的祖国》作为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应运而生,整首歌以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最真挚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歌颂自己“美丽、英雄、强大”祖国的真实心声。经过郭兰英的深情演唱,《我的祖国》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各类文艺演出的必唱曲目。
郭兰英曾说:“《我的祖国》这首歌完完全全代表了我的心,也代表我郭兰英的生命,说实话,没有祖国哪有我郭兰英!”
一位老艺术家曾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中国歌坛上郭兰英依然代表着民族声乐艺术的最高成就。她以独特的光彩映照着音乐艺术的大千世界。”
“我一出生就被扔掉了,4岁就进了戏班,后来又被卖给人贩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一切,党就是我的妈妈。我一辈子感党的恩,一辈子歌颂党,歌颂祖国。”郭兰英动情地说。
清平乐·郭兰英
董智慧
流离孤小,学戏得温饱。
去旧迎新歌新貌,两岸风光独好。
啼转清澈精灵,与国同庆银屏。
一曲唱传三代,迦陵王者兰英。
责任编辑:张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