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i 北方网官方网站!
  • 登陆企业邮局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站
####.##.##
i北方网官方账号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

国画家郝智勇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6-12-11  浏览:164350  字体【 【关闭】
 

记者:史重基     实习记者:刘天龙

    呼市旧城的一个老旧小区里,不大的两居室却非常干净整洁,淡淡的墨香蕴涵着淡泊、素雅之感。屋里除了简单的家具,就是满墙的山水和花鸟画幅,教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花香鸟语的世外桃源。屋主人郝智勇一身素装,厚厚的眼镜折射出大气和睿智,谈吐间不乏幽默风趣,令初次登门的我大生亲切相识之感——


    画画是从小就有的爱好
    “我从小就喜酷爱画画,在别的孩子还在满街疯跑、吵着向大人要玩具的时候,七八岁的我就已经开始学会了“自娱自乐”——画画。”郝智勇笑着对记者说道,“那时候最满意的“玩具”就是一支铅笔一页白纸,最初时比较喜欢画连环画上的人物,尤其是古代的人物,再一个就是画一些小说上面的插图,最重要的是画画给童年时期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师从多家,获益匪浅
    郝智勇说,“真正开始结识国画是在上中师的时候,当时受教于李化军和陈海根两位老师。后来又跟随师大的侯德、敖恩、奥迪、海日汗、张峻德等几位大家学习,获益匪浅。1999年从内蒙古师范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在 2001年8月到北京参加了文化部艺术司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重彩画高级研修班》,得到了当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胡明哲、唐勇力和王雄飞(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的亲授指点,为今后的创作夯下了固实的基础。最近几年又开始跟周鼎老师和任庆新老师学习山水画,绘画技艺又有所提高。”
    痴迷于画,钟情于墨
    郝智勇对画画的痴迷,终至过度劳累使他眼睛出血,视力急剧下降,眼睛几近失明,曾一度陷入悲伤和绝望之中。他对记者讲述道,“当时打击确实很大,但却丝毫没消减他对国画的热情,后来在家人、朋友的鼓励与帮助下重新振作起来,又拿起了画笔。”
    执着、热爱加上不懈努力,郝智勇在山水和花鸟画方面很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小萌发的艺术灵感在生活的磨炼中日益深厚,使他的花鸟富含浓厚的生活情趣,一花一草一木的生成、雕琢,到自然的造化,季节、时令的错落着笔,禽鸟的动态、色彩、情境,经过反复认真细致的构思、推敲、润接,他的笔下每一幅花鸟画都不相同。茂盛娇艳的花枝、顾盼生姿的禽鸟、春夏秋冬的轮换,如品茶读诗一般沁人心脾,涤荡心灵。郝智勇说:“作画是靠灵感、意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相加,从来画不出两幅完全一样的画,我的每一幅画都这世上是唯一的”。
    据郝智勇介绍,“他以前的爱好还是挺多的,像打球、集邮、唱歌、跳舞等。现在由于工作特别忙碌就再没有闲暇时间了,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教学和国画创作上,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就是把别人喝茶的时间都用来画画了”。 
    作品曾多次获奖并在媒体刊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郝智勇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中结出了累累硕果:《雄风图》入选1993年呼和浩特市举办的“国防志双拥情”主题书画展,获三等奖;《香远意清》入选1999年内蒙古自治区庆祝建国50周年美术作品展,获三等奖;《四季花鸟一》组画入选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中国画展,获三等奖;《春·夏·秋·冬》组画入选2006年呼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美术书法展,获一等奖;《四季花鸟二》组画入选2011年呼市“大自然杯”美术摄影作品展,获二等奖;同年被评为呼市美协“十佳美术家”;《四季花鸟三.》组画入选2012年第十三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美术、摄影、剪纸作品展,获二等奖;同年被评为呼市美协“美术家协会优秀会员”,出版专著画册《郝智勇国画选集》和《郝智勇写意花鸟画集》二部;有多幅作品在《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呼和浩特日报》、《呼和浩特晚报》、《呼和浩特文艺》、《书画家》、《呼和浩特政协》周刊上发表。
    教学注重系统 细致入微
    说到系统教学,郝智勇讲道:“比如讲这个花鸟,一般人讲课只是简单的画个花画个鸟,将它画出来就完了。我讲课不这样,比如牡丹花,首先要跟学生讲清楚,牡丹花属于植物学里的哪一科?它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性质、几月份开花、它的花有些什么特点?比如它的花有单瓣的、复瓣的,颜色呢是多种多样的,有两种颜色嫁接到一块的,像那种二乔式的牡丹,有的是一半红一般白的,它这种特性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讲完理论再讲造型方法、用笔用墨用色,最后才是构图创作,要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原来画画还可以了解这么多知识,这样细致入微的教学方法难怪他的学生们都很喜欢了。
    风格多样,创作创新
    多年来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练就了郝智勇对艺术的独特感受。长期以来的总结和不断创新为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构图、造型、色彩、笔墨运用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技巧和方法。几十年来笔耕不辍,潜心研习水墨艺术,致力于用丹青媒介抒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写意的手法艺术地表现我国瑰丽的自然景色。师法自然,发挥个性,开创了自己独特的画风。郝志勇现在的画作,主要着重于写意和工笔重彩,但是他的工笔重彩跟传统意义又不一样,传统的工笔重彩线条比较细,是一层层渲染的。他的工笔重彩线条比较粗放,用浓墨重点点出物体的阴阳面来,再层层上色找出物体色彩来美化关系,较之传统绘画更显得厚重响亮。传统重彩用的是熟宣纸,他用的是生宣纸。传统重彩画制作过程比较简单,而他的相对较复杂,整体的视觉效果更强,又吸收了西方绘画的色彩学的一些东西,把国画的笔墨同西方的色彩学揉合起来,意境也也更为广阔,形成了一种新的大花鸟意境。也正是因为这些创新,郝智勇的作品才能在内蒙古画坛卓然自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赏和认同。
    如何面对创作的困惑
    创作一幅好的作品就像孕妇十月怀胎一样充满了艰辛,它是对作家情感、心力、智力、学识等多方面的考验。困惑迷茫是常有的,不过当感到迷茫时,郝智勇就会暂时放下来,去休息一下听听音乐、读一读书重新调整一下思路然后再进行创作。他的有些作品并不是一气呵成的,需要反复构思揣摩,就像北宋王安石曾为了一个“绿”字绞尽脑汁反复推敲,才有了今天我们能读到的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一个画家乃至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生活态度,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专研的精神,才使得他的作品常画常新。
    弘扬中国传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谈到中国画未来的发展,郝智勇不禁有些感叹,他告诉记者,“现在内蒙的各大高校的绘画专业招生人数明显比过去下降了,甚至出现个别学校招不到学生的情况。现在报考绘画专业的学生很少,学国画的更是凤毛麟角,全国很多高校都有类似的情况。现在学绘画的主力军不是青年学生,反而老年人居多。很多年轻人不懂国画,也不去去了解国画,这种情况很令人担忧”。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说:“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当代的国画研究者们要虚心学习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国画的有益部分,从中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创新”。说到这郝智勇激动的对记者说道,“传统的东西不能丢,我们这代人还有责任做一些传承的工作,中国传统的绘画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中国的传统文化值得咱们去学习一辈子。”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历经千年而未曾中断。正由于许多像郝智勇那样热爱并传承着中国画的人不断探索和创新,国画才能经久不衰而弥新。在这里笔者希望郝志勇今后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也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去学习国画,继承并且发杨国画艺术。

责任编辑:东方醒



责任编辑:东方醒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szj@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i 北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视频举报 电话:156-04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