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我调到内蒙古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不久,一天,领导告诉我,黄厚司令员(刚从军区司令员职位上退下来不久)要到大青山根据地去一趟,让我与政治部的火华等陪同。我听了非常高兴,因为我刚刚接受了编写《大青山武装抗日斗争史略》的任务,而火华同志则正为黄司令员写回忆录,都需要收集资料,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黄厚同志1938年8月随李井泉、姚喆从晋西北来到大青山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与当地群众并肩战斗7年整,抗战胜利后又转战绥远省其他地区。全国解放后他始终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工作,担任过多种职务,但由于工作繁忙,很少回大青山根据地,这成了他的一宗心事。所以,离职不久他就决定去一趟井儿沟,看看当年的战场和乡亲们。
我们乘坐的是北京120吉普车,三位工作人员坐在后排,身着草绿色旧的确良军衣但已摘掉领章帽徽的黄厚同志坐在前面副驾驶座位上。我们从呼市出发,顺着弯弯曲曲的山道向井儿沟开进。黄厚同志虽已年近古稀,却依然精神矍铄。一路上,不停地给我们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随着他的讲述,我们的眼前不断浮现出八路军健儿在崇山峻岭中与鬼子激战的场面。火华同志小声告诉我,黄司令员当时打仗不仅勇敢而且特别机灵,日本人曾多次派兵围剿他带领的部队都扑空了,鬼子十分恼火,称黄司令为“黄猴(黄厚的谐音)子”。我不由地笑了,对司令员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农历八月,正值秋收。路上不时可见老乡收割莜麦。当时通往井儿沟的道路还是土路,路边不时有老乡堆放的莜麦。当距离井儿沟还有几里路的时侯,我和火华同志正在后座聊天,忽然司令员叫司机停车,我们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只见司令员推开车门下了车,快速朝车前头走去 ——原来是老乡的几捆莜麦横放在路中央,司令员怕压坏莜麦,要搬开它。我们见状,赶快也下了车,与司令员一起把莜麦挪开,放到路边,又上了车,继续前进。这个小插曲使我心里一阵热乎,我仿佛见到了当年八路军官兵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处处爱护老百姓的行动!在我们心里,总觉得司令员的车压到老乡的麦子算不了什么,即使不能压,司令员也可以命令我们年轻人去把它搬开,而他却二话不说,自己先下车去搬,为我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群众纪律课。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我们年轻人都没有说话,大家既为司令员的行为感动,又为自己的迟钝感到愧疚。
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蘑菇窑子乡的千树沟村。这一带都属于井儿沟老根据地的范围。井儿沟一带山高沟深,1942年7月,日寇集中25000人对大青山大扫荡,八路军主力转移至晋西北,姚喆司令员仅带军地200余人在这里坚持斗争,与敌人周旋。姚喆还派黄厚到绥中侦察,寻找、收拢被敌人打散的地方游击队,又派黄厚带人到晋西北与贺龙司令员取得联系。黄厚和他的战友们在群众大力支持下,牵制打击敌人,粉碎了日寇彻底消灭八路军的企图,度过了大青山抗战最艰难的岁月。
我们在千树沟受到乡领导的热情接待。村里群众听说黄厚司令员来了,纷纷跑来看望。黄司令员与他们热情地打招呼,互致问候。黄司令员还问到邻村当年的战友。早有年轻人到邻村报信,不多久,从邻村来了许多70岁左右的老头老太太,有的甚至还拉着司令员的手以埋怨的口吻说:“你咋不常回来呀,咋不去看我呀!”他们的表情、动作、言语,完全不像是与一个军职干部在说话,而像是与家人唠嗑。
从早上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司令员感到有些累了,大家劝他休息。。司令员也不客气,走进老乡家,上了土炕,拉过一个枕头就躺下了。其他人则有的忙着做饭,有的聊天回忆当年的战斗场景,气氛热烈而亲切。
当晚,我们在乡招待所住宿。次日,黄司令员又带我们走了几个村庄,看望了当年的武川县游击队队长等老战友。无论走到哪里,他照样是饿了掀开锅盖就吃,渴了端起大碗就喝,乏了拉过枕头在土坑上躺下,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一般。莜面土豆白开水,他吃喝起来是哪样香;土炕、破席,薄褥子,他一点不嫌脏不嫌硬。回想一天来的所见所闻,我的心激动不已,心想,参军10多年来,部队首长多次教育我们要发扬军民团结的光荣传统,但“军民团结”在我脑子里始终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今天我终于理解了什么是军民鱼水情,理解了为什么八路军装备简陋而能打胜仗!
在返回呼市途中,我禁不住向司令员谈起心中的感受。黄司令员感慨地说:“大青山的老乡好啊!日本人搞三光政策,八路军没粮食,老乡杀掉仅有的耕牛给八路军吃; 敌人扫荡,老乡半夜跑来报信;为掩护八路军,有的老乡被敌人打残甚至活埋.......这种事多得数不清,我本人就经历过多次。没有老乡的掩护,我黄厚早死了!”黄司令员的一番话,道出了他与大青山老乡深厚感情的真正原因,这种感情是在长期战斗中用鲜血凝成的,是生死相依、牢不可破的。我想起我曾经听到的另外的故事:“文革”中,黄司令员一度被打成“反革命”,但大青山老乡不管那一套,不顾自己受牵连,背着莜面土豆到呼市看望他们当年的“黄团长”;而老团长也不忘老乡的恩情,对有困难的老乡能帮则帮,对老根据地的发展尽心尽力。
......
30几年过去了,随黄厚司令员的那次大青山根据地之行却在我脑子里始终难以忘怀。今天,把它写成文字的时候,我的心情还是抑制不住激动。我想,军爱民,民拥军,这是我们特有的优良传统,应该永远发扬光大。这是一种无形的强大战斗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责任编辑: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