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保卫家园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以后,在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11、16师为建立和巩固锡察根据地艰苦奋战的同时,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活动的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部队也与国民党和土匪等反动武装频繁作战,为保卫家园、收复失地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这一年春天,东北之国民党军继占领锦州、沈阳、长春、承德等重要城市之后,紧接着出动主力第71军,在伪蒙古军李守信、包善一等残部配合下,又占领了开鲁、通辽、赤峰、库伦、吉尔嘎朗和毗邻地区的彰武、法库、郑家屯等地。至这年冬天,哲里木盟大部沦陷,卓索图盟北部和昭乌达盟则处于敌人三面包围之中。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严重形势下,我兴安省政府和兴安军区的后勤机关以及哲里木盟党政军机关被迫向后方撤退,骑兵第2师部队由政治委员赵石率领在哲盟北部地区坚持斗争。卓索图盟纵队和骑兵第4师在当地盟委、旗委领导下,依照“旗不离旗”的原则,就地开展游击战。内蒙古东部地区我骑兵部队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
国民党部队在向内蒙古东部地区发动军事进攻的同时,还不断派遣特务对内蒙古骑兵部队进行诱降和策反,遭到官兵们有力回击。1946年12月,骑兵第4师长和子章逮捕并枪毙国民党特务就是一例。
敖德斯尔(蒙古族,时任骑兵第4师团政治处主任):“和子章把权星垣(热北地委书记)、刘昌(骑兵第4师政委)请到家里,把国民党特务送来的信给他们看,说:‘他们想让我叛变,我是站在共产党这边搞革命的,所以我在你们面前揭发他们。’这样一来,刘昌和权星垣就下令逮捕了这两个特务,召开了大会,和子章亲自讲话,说:国民党想让我叛变,我坚决反对。之后就立即枪毙了两个特务,并到处张贴布告,这件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应付严重困难的局面和复杂的斗争形势,各部队及时对部队组织机构和团以上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同时吸收一批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形成党在部队中的领导核心。
吉如何(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副团长):“开始的时候部队党员比较少,那时候就是个别发展啦,1947年以后,才发展得比较多啦,各连指导员、干部科长、干部处长,都是党员了,这样党的领导就从上到下都有了。”
为了尽快提高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的军政素质,从主力部队来到内蒙古骑兵部队担任师、团政治委员的为数不多的共产党员、老干部,克服各种困难,做了大量工作。
解放后成为著名作家,曾担任内蒙古作家协会主席的敖德斯尔,几十年来怎么也忘不了他的老首长刘昌在骑兵第4师开展工作那段历史,以至于在他创作的长篇小说《骑兵之歌》和电影《骑士的荣誉》中,那血肉丰满的政工干部形象就是以刘昌作为原型来塑造的。
敖德斯尔(蒙古族,时任骑兵第4师团政治处主任):“刘昌是第一个来我们部队的红军老干部,他是南方人,刚来后不仅他听不懂蒙语,而且我们也听不懂他的福建口音的汉语。刚开始很困难,过了一段时间我慢慢一点一点听懂了他的话,当他的翻译。不论他给部队讲话还是互相交谈、给干部谈话,我都给翻译。那时候,他给我们看毛主席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书。因此,从刘政委刘昌同志的身上明白了共产党是解放我们少数民族的真正的朋友的道理。在这之前,我们很少跟汉族同志来往,这样的好人,这样对少数民族热心的人,我们是第一个见到的,从他身上,我们了解到共产党是干什么的。”
很难想象一位操着满口闽南话的人,在那个年代只身来到很少听得懂汉语的少数民族部队开展工作,会遇到多大的困难。而刘昌就这样走过来了。几十年后,刘昌的老伴,当年与刘昌一起从延安来到内蒙古地区工作的廖殿明,在回忆那段历史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
廖殿明(刘昌夫人,老红军):“我们从延安走的时候,毛主席讲话:‘你们出去要学松树,风吹不倒,雨打不倒;要学柳树,共产党员插到哪儿哪儿就活。’这几句话我一辈子都记得。”
老人的回忆终于使我们明白了刘昌等一批汉族共产党员老干部为什么能在内蒙古部队扎下根来,并赢得大家敬佩和尊重的原因。
这一时期,在主力部队向内蒙古骑兵部队派遣干部的同时,为了大力推动内蒙古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健全军政各级领导机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乌兰夫下大力抓了培养干部的工作。
塔拉(蒙古族,原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乌兰夫同志对干部工作抓得非常紧,在张家口办了第一所军政干校,赤峰办了内蒙古自治学院,又在齐齐哈尔办了军大二院,还办了乌兰浩特军大一院,3种名称,4个学校,前后培养了大约有7000余人。乌兰夫同志在办学校中,他都到学校里边亲自授课。特别是当时学校提干部多数是汉族,他对这些汉族都是非常关心照顾。”
一直关心着内蒙古人民自卫军成长的主力部队首长,在这一阶段,对内蒙古骑兵部队给予了更多的关怀。经常过问内蒙古骑兵部队的情况,在物资上给予支援,在精神上给予鼓励。
席达(蒙古族,原内蒙古军区副政委,时任卓盟纵队1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在1947年的2月,春节过后,冀察热辽军区首长接见了卓盟纵队机关和1支队的全体干部战士,李运昌副司令员亲自到会讲话,主要内容就是卓盟纵队回到乌丹以后要抓紧部队训练,要培养干部,提高干部,要发展部队,要准备配合主力部队解放赤峰。干部战士听了李副司令员的讲话以后,精神都特别振奋,喊口号声此起彼伏。口号是这样的:要打回赤峰去,我们一定不辜负军区首长的期望,要打回赤峰去,要解放失地。”
没有什么比失去土地和家园更让人心痛的了!在敌人大举进攻面前被迫转移、撤退的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部队指战员,此时的心情格外沉重。当时在内蒙古西部工作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乌兰夫,时刻关心着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形势。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指示,乌兰夫于1946年底从贝子庙出发,到内蒙古东部工作。他穿行于土匪出没的地带,边走边检查工作,于1947年2月到达王爷庙,后又到达哈尔滨,在东北局领导下,筹备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为了广泛动员广大蒙古族人民参加到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伟大斗争中,乌兰夫根据当时形势,适时地提出了一个符合广大蒙古族同胞心愿的口号。
张枫林(蒙古族,原内蒙古军区副政委,时任连指导员):“乌兰夫同志提出的‘成吉思汗子孙团结起来,反对国民党大汉族主义统治’,和我们党在减租减息的基础上提出的保田保家的自卫战争,这个我们从感情上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我们积极地投入了自卫战争。”
四三会议后一直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工作的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兴安军区司令员阿思根等领导人,这时积极与辽吉军区等主力部队领导人研究、筹划收复内蒙古东部失地的战斗。
1946年12月中旬至1947年4月,我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这是收复哲里木失地的有利时机。
赵石(原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任骑兵第2师政委):“这时候陶铸同志(辽吉军区政治委员)跟阿思根同志就决定反攻、南下。配合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就开始反攻。所以这个反攻是(内)蒙古部队首先反攻的。”
1946年12月22日,阿思根在哲盟北部高力板召开骑兵第1、2师团以上干部会议,响亮地提出了“打回哲盟,解放家乡”的口号。会后,阿思根和骑兵第2师师长白音布鲁格等率领骑兵2师两个团和骑兵1师一部南下,12月26日与辽吉军区第5军分区部队协同作战,一举打垮舍伯吐守敌苏和巴特尔旅,击退前来增援的国民党第18师225团,收复舍伯吐。南下部队旗开得胜。
之后,骑兵第1、2师继续南下,接连收复冯家、哈尔套街等八个城镇,并与主力部队保安第1旅协同,在通辽以北腰忙哈打退企图再陷舍伯吐的国民党军第260团等部。
阿木古朗(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团参谋长):“保1旅和国民党(部队)就这么来回地争夺,争夺了三四次。争夺以后,国民党就退下去了,退到腰忙哈哪儿去了,之后,敌人想往东突,碰到我们师11团、12团,顶起来后,也是争夺呀,也是阻击呀,一直打了一天,打到晚上以后,敌人乘夜色逃跑了。”
舍伯吐和腰忙哈等战斗的胜利,狠煞了敌人的反动气焰,大大增强了我军指战员的胜利信心,稳定了哲盟北部的形势。
这一时期,卓索图盟纵队和骑兵第4师为保卫冀察热辽后方根据地,在装备不良,物资供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由孔飞、刘昌、乌兰等率领,一方面穷追猛打额仁钦道尔吉、白金辉、韩桑杰等多股悍匪,一方面与兄弟部队配合,坚决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在天山等地与国民党军进行了多次战斗。
敖德斯尔(蒙古族,时任骑兵第4师团政治处主任):“当时天山是昭乌达盟的门户,是我们必保之地,所以国民党来势凶猛,带了好多迫击炮和重机枪,有好多骑兵和步兵,来了后占领了天山东山头,我们一个团在北山头,一个团在南山头。天山镇里边我们的部队把城墙挖了眼,把机枪伸出去。敌人几次从东山上冲上来,我们消灭了不少敌人。保住了天山才能保住林东,不然的话,敌人就会占领林东,林东是我们昭乌达盟的最大的根据地。”
席达(蒙古族,原内蒙古军区副政委,时任卓盟纵队1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当时卓盟纵队一个任务是剿匪,还有一个就是在整体上配合主力部队恢复失地,因为周围都被国民党占领了,而且各个旗都被国民党分割了,有的互相都联系不上。比方说,打朝阳的时候,两次打朝阳6支队都参加了,而且起了很大的作用,发挥了骑兵的特点。解放赤峰的时候,6支队和1支队都参加了外围的堵截战。解放北票11支队参加了,乌兰同志亲自参加了的。”
这位老战士提到的乌兰,曾任卓索图盟纵队第11支队支队长和卓盟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她15岁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学习、工作,日本投降后回到家乡卓索图盟,积极组建部队,并多次率队与敌人激战,被当地群众誉为“红司令”。
(乌兰照片)她就是乌兰,谁能想象得出,这位面目清秀的女子会是出色的军事指挥员,成为当地传奇式人物呢?
当时处于后方的纳文慕仁地区,社会秩序并不安定。战斗在这里的骑兵第5师,全力配合主力部队剿匪,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克力更(蒙古族,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顾委副主任,时任呼纳盟党委书记兼骑兵第5师政委):“在46年47年的时候,当地(纳文慕仁盟)秩序相当混乱,胡子(土匪)挺多,这个时期,骑5师在这个地方在剿匪方面还是出了相当力量的,比方说,教导团单团长带领部队配合主力队伍打胡子,打了相当长的时间,风尘仆仆的。43团也打过相当一段时间。我们师部还消灭了一些胡子哩。消灭了胡子呢,对后方的安全,社会的安定,人民的生产生活,我们各方面的建设,都起作用啦。”
经过内蒙古党政军各方面一年多时间艰苦努力,到1947年春天,内蒙古东部地区形势有了很大好转。经中共中央批准,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宣告成立,乌兰夫当选为自治政府主席,哈丰阿任副主席。中共西满分局代表张平化到会致词。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宣告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为了加强对政府工作和军队的统一领导,兴安省政府和兴安省军区同时撤销。王爷庙,这个沿续了250多年、带有封建色彩的地名,随着内蒙古自治政府第1号令的发布而改称为乌兰浩特,意为“红色的城市”;乌兰夫也由原名云泽正式改为乌兰夫,意为“红小子”。
会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专门致电祝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电文说:“曾经饱受苦难的内蒙同胞,在你们的领导下,正在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我们相信,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它少数民族亲密团结,为着扫除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建设新内蒙与新中国而奋斗。”
克力更(蒙古族,原内蒙古党委顾委副主任,时任呼纳盟党委书记兼骑兵第5师政委):“五一大会那个隆重、热烈、人民高兴那个情况,简直难以形容,现在想起来实在感人,为什么呢?因为内蒙古人民多少年来一直过着屈辱、贫困的生活,奋斗的结果终于有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这就高兴,从心里边火山一样的情绪爆发出来。中共西满分局张平化同志代表党致词,同时还送了一个锦旗,锦旗上8个大字我记得清清楚楚,什么呢?‘英雄民族,英雄事业’。‘英雄民族’是评论过去,‘英雄事业’是指现在成立自治政府的英雄事业。”
云照光(蒙古族,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时任连指导员):“这是个大事,在蒙古族历史上是个大事,所以我们虽然打了一天仗沙漠战斗很激烈,虽然很疲劳,但是经过机要员把陕北人民广播电台这个消息一公布,大家在沙漠里头跳了起来,很高兴,有的人砰砰砰向空中打起枪。这是咱们自己的政府成立了,当家作主了,大家当然就高兴得很。”
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给内蒙古人民自卫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明确提出:“人民自卫军必须忠于民族、忠于人民、拥护政府、遵守政府法令,必须加强团结,提高觉悟,严整纪律,保卫民族与人民利益”。按照这一要求,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领导人下大力抓了部队的教育、巩固和提高工作。
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为了从根本上扭转东北战场形势,发起了夏季攻势。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1、2师和兴安支队奉命参加战斗。战前,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乌兰夫参加骑兵1师的誓师大会,为他们壮行。
王海山(达斡尔族,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时任骑兵第1师师长):“1947年五一大会以后,部队南下的时候,要走了,都集合了,都骑上马以后,乌兰夫骑着马在前面站着讲话。我记得他说到前方一定要英勇善战,配合兄弟部队……”
位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通辽市,是内蒙古东南部最大的商业城市。在国民党向内蒙古的进攻中,通辽市是较早被占领的城市之一。1946年5月20日,骑兵第2师领导决定,趁驻守通辽之国民党第18师师长田久安因因惧怕我军而将通辽交给其它部队防守的有利时机,夺取通辽。
阿木古朗(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团参谋长):“5月22号夜间,部队就出发了,突然到达通辽北,辽河北有个三合屯,派出的侦察还没有回来报告,那时候白音布鲁格师长就下决心了,反正已经到这儿了,突然袭击,11团从东门进攻,12团从西门进攻。命令下达了,部队渡了辽河,从东西门同时开始打,一进去正好国民党的达理扎布旅从西门跑出来了,正遇着12团。”
宝音达来(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连指导员):“敌人准备要往回逃跑的时候,我们一齐开火,机枪啊步枪……这样,敌人丢盔卸甲,把大沿帽都丢在城壕外面了。之后,敌人往回逃跑了,从南门突围出去了。”
吉如何(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副团长):“我们进到通辽以后,老百姓都出来欢迎啊,说解放军打回来啦,我们解放啦,国民党把我们欺负的杀的杀,抢的抢,这回解放啦,我们好过了,这就感谢共产党,敲锣打鼓的。”
骑兵第2师指战员顾不得歇息,又在师领导率领下追击逃敌。5月27日,终于在哈拉乌素一带追上田久安带领的敌步兵和骑兵部队,将敌人包围在方圆两华里的狭小地域内,而后实施猛烈射击和乘马冲锋。战斗中,侦察排长青龙一人俘敌36名,副排长好特老一人歼敌16名。经过3个多小时激烈战斗,歼敌400余名,活捉国民党18师师长、通辽县县长田久安。
阿木古朗(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团参谋长):“我带1个连冲上去了,跑到沙丘上去了。我们两挺重机枪压着,敌人也打着哩嘛。一压,他们一缩头,我们骑着马就跑上去了,沟里头有那么多敌人,完了后我们用机枪扫射,他们都不敢动了,那个就有敌人的主力,就有田久安。敌人把枪一交,都举手出来了。后来把田久安调查出来了,抓住以后没有注意,田久安又悄悄跑了,后来又把他抓回来了。”
蒙古族老人说书声)大意:“疯狂的敌人象洪水猛兽般冲上来了,力大无比的包忙牛,端起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机枪声象爆豆般响起来,敌人东倒西歪地倒下去,凶恶残暴的中央(国民党)军灰溜溜地退回去了……”
这位说书老人叫高金锁,原是骑兵第2师战士,他讲述的是他的战友、重机枪手包忙牛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故事。
收复失地心切的骑兵第2师官兵在收复通辽之后,又组织兵力于6月6日攻打位于哲里木盟南部,被国民党占领时间最长的科左后旗。战斗中,骑兵12团被凶恶的敌人以优势兵力反包围。包忙牛带领全排战士掩护部队撤退,最后光荣牺牲。
阿木古朗:“敌人两个旅,两三千人呀,我们不到500人,400多人。后来研究撤吧。但撤出这个阵地不容易呀!敌人四面包围你,你撤得了吗?后来用包忙牛掩护,把他们都打下去了,这样部队才从那个地方撤出来了。”
高金锁(蒙古族,原骑兵第2师战士)说书声:“悲呀悲,为了我们你英勇地牺牲了,多么遗憾呀!战友们的心都凉了……。说到这儿,我就说不下去了……”
阿木古朗:“实际上这个仗12团打了败仗,别看打败仗了,败仗能够提高部队的指挥能力,也可以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也可以看出部队的精神。包忙牛就是这样的,很勇敢地牺牲了。”
在攻打科左后旗的战斗中,还有一位名叫哈日巴拉的年仅17岁的小战士,在战斗中不幸被敌人俘虏。敌头目包善一问他: “你来干什么了?”哈日巴拉回答:“我来消灭民族的敌人。”包善一又问:“谁是民族的敌人?”哈日巴拉愤怒地指着包善一说:“就是你!”包善一恼羞成怒,下令将哈拉巴拉枪杀。
正是由这样一大批爱憎分明、纯朴正直、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的干部战士组成的内蒙古人民自卫军,才使敌人闻风丧胆……
攻打科左后旗失利后的第3天,骑兵第2师12团协同兄弟部队对敌人进行反击,歼其一部,科左后旗被收复。受到沉重打击的国民党部队,再也无力重犯科左后旗。从此,哲里木地区形势大变,各级民主政权迅速收复,土地改革运动全面展开。
在骑兵第2师接连收复哲里木失地的同时,骑兵第1师和第6支队配合兄弟部队也进行了一系列战斗。7月1日,骑兵第1师与辽北第1军分区组成的蒙汉联军,在火石岗子和头台子等地重创国民党军王华兴部,歼敌200余人;7月4日,骑兵1师第1、第3团追击国民党包善一部,遭国民党飞机疯狂扫射,骑兵1师组织力量对空射击。重机枪手甘珠尔击落敌机一架。之后,骑兵1师又配合辽北1分区部队在辽河以北地区连续战斗10多次,彻底扫清了法库和彰武外围之敌。
1947年9月中旬,内蒙古骑兵第1师、第5师各一部和第6支队由骑兵第1师政治委员都固尔扎布等率领,奉命参加秋季攻势作战,配合辽北第1军分区部队,连续3次破袭北宁路,炸坏白旗堡和中腰堡铁路桥,毁坏铁路十几里,使铁路大翻身,枕木成灰烬,路基变废墟。骑兵第1师并协同兄弟部队解放了彰武、法库、新立屯等6座城镇。
1947年12月14日起,东北民主联军继秋季攻势之后,又向敌人发起冬季攻势作战。内蒙古骑兵第1师、5师一部和第6支队由骑兵第l师政治委员胡昭衡率领,冒着严寒再次参加战斗。首先配合辽北第1军分区部队攻占了东北铁路、水路交通枢纽通江口,接着连续解放台安、盘山、辽中3县,先后参加战斗20余次,使辽南、辽西解放区连成一片。
内蒙古人民自卫军东蒙地区部队经过与兄弟部队近一年艰苦奋战,到1947年秋季,内蒙古东部解放区的形势更加稳固。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各地相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内蒙古骑兵部队又奉命抽调力量,投入到保卫土改运动的斗争之中。
李海涛(蒙古族,时任卓盟纵队支队长):“土地改革运动是贯穿整个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场伟大的政治斗争。当时的斗争非常复杂非常激烈。形形色色的土匪遍地都是,他们叫嚣什么呢?说‘打八路,杀共党,抓住干部听响声’,就是把干部抓住以后把你打死呀!当时群众发动不起来。我们为了扭转群众的情绪,把政治攻心和军事打击结合起来,打击国民党。这不仅是打国民党,周围的土匪呀、还乡团那到处都是,以后让我们打得都不敢出来了,这样一步一步地把群众的情绪调动起来了。”
这里是吉林省农安县,解放战争时期因与长春县合并,称长农县。它不属于内蒙古的辖区,却也留下了内蒙古骑兵部队的足迹。为了保卫长安县的土改运动,内蒙古骑兵第2师11团等部队,于1947年先后3次奉命来到这里。
孙维新(吉林省农安县原县志为主任):“内蒙古骑兵团给我的印象到现在还有,他们身背马枪,骑着战马,挥着大刀,哎呀,可厉害啦!不是像现在的摩托化部队,当时那就是神兵,那骑兵是最迅速的。所以呀,当时他们来的时候就告诉各屯,各个农会,你们以红灯为号,你们要出事了,土匪、乡大党打你们了,你们就把红灯竖起来,骑兵团的各连各排住在那个地方,就给你出击了,很快就过来,就把那土匪歼灭。”
长安县农民:“土匪吧,见了咱(内)蒙古骑兵团,吓得不知往哪儿逃,不知道怎么办啦。咱(内)蒙古骑兵团打他们呢,那真是豁出命打。”
孙维新:“内蒙古的儿女有的曾经把他们的鲜血洒在了长安县的大地上。”
改革开放后的农安县,人民生活富足,社会秩序稳定,成了名副其实的“农安”县。这里的老人们每谈起今日的幸福生活,总是不由地回想起当年为保卫土改远道而来的内蒙古骑兵团。
是的,内蒙古骑兵部队在解放战争中不仅仅是在内蒙古地区活动,而是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战斗。在制作本片的过程中,我们所到之地,都见到当地政府和人民为内蒙古骑兵部队所建的纪念碑和雕塑。屏幕上这座骑兵冲锋的雕塑在运输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阿·占布拉(蒙古族著名雕塑家):“当时雕塑做完了以后,就运到科左中旗,当我们的雕塑路过科左后旗,快到科左中旗的时候,一路上,我们见到马路两旁好多老百姓出来看雕塑,好多人问:这是做的谁呀?我们说是过去的骑兵烈士纪念碑。他们听说以后非常激动,很多老人都说,当年骑兵就在我们这儿打过仗,他们非常的英勇顽强,至今我们还没有忘记。所以老百姓看了这个雕塑就非常亲切,都说:别拿走了,留在我们这儿吧,我们这儿也立一个吧!我们说我们只做了一个,没有做那么多,将来再给你们这儿做一个吧。这样老百姓恋恋不舍地一直把我们送得很远很远,看不见了,他们还站在那儿久久不回去。”
人民军队为人民,人民爱戴子弟兵。在激烈的战斗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内蒙古骑兵部队,必将在新的斗争中赢得新的胜利!
第四集 驰骋辽沈
1948年,全国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期。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接连获胜,并从秋季开始与国民党军展开大决战。
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地区展开。内蒙古骑兵第1、第2师奉命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
在这一年开始的时候,内蒙古人民自卫军改称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
为了提高部队纯洁性、提高指战员思想觉悟、提高部队战斗力,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新形势和面临的新任务,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乌兰夫签署命令,号召各部队开展以诉苦坦白和四整一评为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
高万宝扎布(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团政委):“诉苦运动搞起来以后,阶级教育的内容相当生动深刻,我作为一个团政委,受的教育最深了。过去指战员他是民族解放的觉悟,解放蒙古民族,是这个觉悟。新式整军运动以后,整个的觉悟提高到阶级觉悟,民族内部里头也有敌友我。第二个提高的地方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穷人是一家。第三个提高的地方是作风,战斗作风、工作作风、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都有大改善。”
那达那(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团长):“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动员,演那个白毛女哪,杨白劳啊,翻身农民出身的战士一听,激发了阶级仇恨。经过动员,他们就是要推翻三座大山哪!国民党军队能打吗?他们一打好多就跑掉了,为谁打他都不知道,我们的战士清清楚楚。”
额德(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战士):“通过新式整军运动以后,每个人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认识了过去苦是为什么苦,主要是地主阶级、富农、反动派的压迫剥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推翻这些剥削者压迫者。这样就不管是学习、练兵、打仗,都掀起了高潮。”
高万宝扎布(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团政委):“新式整军运动以后,敌人对我们那个团有个反映: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蒙古骑兵团。带出去部队打仗的时候,那战果就是大。”
苏雅勒图(蒙古族,时任骑兵第11师连队文书):“刚当兵时,我们是为了解放家庭、解放自己而参军的,后来认识逐步上升到解放家乡、解放蒙古地区,后来,又上升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从为个人、为本民族的解放上升到为全中国整个受压迫阶级的解放,广大官兵思想认识的这一质的飞跃为部队将要担负新的艰巨任务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歌声起:
“我们不是封建王公的骑士,也不是官僚地主的看家兵,我们是自由民主的革命战士,嘿!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我们的力量大团结的紧,我们的誓言是永远前进,从来就是这样天生的勇敢,嘿!坚决不屈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我们的眼睛雪亮敌人朋友认的清,自己的土地绝不放弃半分,不管敌人有多么强大敢来侵犯,嘿!消灭它好比狂风扫落叶。
我们骄傲地高跨在马上,跟随党的旗帜奔向光明,我们的事业是伟大而正义,嘿!人民的队伍永远保卫人民。”
这是1948年初新式整军运动之后内蒙古骑兵部队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内蒙古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内蒙古骑兵部队广大指战员高唱着这首雄壮有力的战歌,以崭新的面貌投入到了解放大东北的战斗之中。
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1947年夏、秋、冬三季攻势之后,迫使东北国民党军固守于沈阳、锦州、长春等孤立的战略重镇和交通线上,东北大片土地得到解放。为彻底消灭东北之敌,1948年3月,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命令内蒙古骑兵第1、第2师参加对沈阳、长春之敌的封锁、围困,以保障主力部队在大决战前的休整和练兵。
额德(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战士):“有一天,乌兰夫司令员到我们师,集合全师指战员作动员报告,乌兰夫司令报告当中提到,整个全国的战争形势,特别是东北的形势来说国民党已经龟缩在三个大城市,决战的时候已经到了。所以,乌兰夫司令员在动员里头提到骑兵2师配合主力要参加辽沈战役,到长春前线。接着,我们师胡政委带领大家喊口号: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全师战斗情绪都起来了。”
1948年3月中旬至10月中旬,内蒙古骑兵第1、2师先后奔赴前线,在辽宁省彰武、法库、铁岭等地区,与兄弟部队配合,在约200华里的地段上,对长春、沈阳之敌进行封锁围困。他们充分发挥骑兵快速、灵活的特点,频频打击、歼灭出城窜扰和抢粮之敌,给敌人以很大震慑。
高万宝扎布(蒙古族,时任骑兵2师团政委):“敌人跑出来以后,一个也不能叫他跑回去,都消灭他,是这个任务。我们也完全做到了这一点。长春出来的一个运输队,他没吃的了嘛!四平和长春当中有个郭家店车站,来了一个国民党运输营,真正先到郭家店的是我们骑兵,骑兵去了以后,步兵就没赶上,我们全团从三个门打进去,冲进去了。那时候敌人还没有完全起床呢。他们以为是坦克进来了,一个也没跑出去。一个营都消灭了。”
额尔敦木图(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班长):“那是每天都打仗,根本就没有消停的时候,不是行军就是打仗,一天一夜打三次那就很平常了,一般打个三次五次,晚间也起码打个一次两次的。咱们有的时候行军过程中,走着走着就睡了。睡了以后部队走得很远,有时冷丁一下就醒来,再撵部队,就是那种情况。”
宝桑普拉(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连长):“当时老乡们传言:蒙古骑兵来了六七万,要活捉城里的敌人,谁要是跑出去,就砍谁的头。从长春西门跑出来的国民党部队,跑出来又缩了回去,出来好几次缩回好几次。”
虎日乐巴根(蒙古族,原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时任骑兵第1师连长):“当时围困长春的时候,那你不用辨别,长春出来的人脖子都挺老长,瘦里吧叽的,一看就是从城里边出来的。困了半年多,啥都吃不上,树皮都多少钱买不上呢。敌人飞机来了空投,我们往下打,它不敢低空飞,粮食投下来,结果就飞到我们这头来了。敌人那头投下来的粮食,彼此间抢得都动枪了。”
在内无粮草、外无补给、食不裹腹的情况下,城内敌人军心焕散,苦度时日,有时竟为抢粮而自相残杀……
在封锁、围困长春和沈阳的战斗中,内蒙古骑兵第1、2师英雄迭出。骑兵1师侦察连战士闫世全就是其中代表。
巴图阿斯冷(蒙古族,时任骑兵第1师侦察参谋):“6月初,接受东北野战军总部的命令,让我们骑兵1师围困新民,大约8月份的时候,总部命令,让我们赶紧把新民县敌人军事状态作个调查。”
尼玛(蒙古族,时任骑兵第1师侦察连长):“当时,连队党支部再三地考虑,就把这个任务落实到闫世全同志身上。为什么选择他呢?他是辽宁东北人,口音和敌人相似,挑不出毛病。”
闫世全接受任务后,冒着生命危险,先后4次潜入沈阳外围据点新民城侦察敌情。在被敌人抓住后严刑之下坚贞不屈,又机智地逃出虎口,收集到新民敌人企图增援锦州之敌等许多重要情报,为东北我军及时掌握敌人动态作出了重要贡献。战后,闫世全被评为战斗英雄、特等功臣。
尼玛(蒙古族,时任骑兵第1师侦察连长):“闫世全立功后,参加师的、自治区的、全军的英模大会。以后,我记得是1950年,把他调到中央警卫团去了。后来人家邀请他到处作英雄事迹报告,在张家口什么地方,我记不清了,在那儿作报告完了以后,女孩子们献花,他现在的爱人就是献花的姑娘。”
对人民、对革命有功的英雄自会受到人们的尊敬。给闫世全献花的姑娘凭着她对特等功臣的崇敬之心,终于和闫世全结为幸福的伴侣。
赵淑英(闫世全爱人):“他(闫世全)给我们讲战斗故事,讲三进新民叫国民党抓去上电刑、灌辣椒面,这些英雄事迹我们听着特别带劲。后来,我立志一定要找个英雄。当时许多女同学经常拿我们的优异成绩、寄上团员的照片给战斗英雄寄去。我说,我这个战斗英雄就够格了,这个是特等功臣,我就跟这个战斗英雄,剩下的你们就给写信。我们60多个女生,就有40多个都给英雄结良缘了。”
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的闫世全,始终保持了战争年代的英雄本色,工作兢兢业业,深受群众尊重。直到去世之前病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多年来带领职工群众苦心经营、并荣获建厂以来第一个金质奖杯的海拉尔乳品厂的生产情况。这就是战斗英雄的风采!
保持传统作风,珍惜过去的荣誉,这是内蒙古骑兵部队老战士们共同的心愿和行动。曾在骑兵第2师战斗,参加过辽沈战役,全国解放后当了解放军师级干部的阿木古朗,在1985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进行之时,毅然支持正在解放军某军校深造的儿子包新峰奔赴老山前线。
阿木古朗(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团参谋长):“儿子给我来过电话,说他申请参战了,组织同意了,他要去。我说,我赞成你去,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一课你上一上也好啊,你去吧、放心地去吧!到了前线以后,每个党员必须经过实战锻炼,他就主动要求到前线最危险的地方去。上级把他分配到特务连,当见习连长。8月23号到老山前线,9月23号牺牲。他牺牲后一个多月我才知道。打仗嘛,偶然性太多了。我就亲身经历过,我就在那儿,我还没死,身边的排长就死了……”
是呵,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有多少优秀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有的在牺牲前已立下赫赫战功,而有的则“出师未捷身先死”,牺牲于那一瞬间的偶然性之中,他们不也同样是令人崇敬的英雄吗?
1948年9月12日,我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70万,地方部队30万,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战役中,内蒙古骑兵第1、2师先是继续配合主力部队包围并堵击长春等地敌人,后又参加阻击和追歼逃敌的战斗;在内蒙古西部的骑兵第11、16师则于9、10月份配合华北第3兵团举行察绥战役,以牵制平津地区的国民党军出关。
辽沈战役开始后,在土地改革中获得土地和财产的内蒙古东部区广大农民群众,踊跃参战,积极支前。纷纷投身到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洪流之中。
这些档案资料详细记载了当年群众支前的大量数据。在哲里木盟科左后旗,当年的旗委书记向我们动情地讲述了本旗群众支前的情况。
宝音特古斯(蒙古族,原哲里木盟科左后旗旗委书记):“在我的记忆里,我们旗共出了两千多辆车,三千多副担架,一个担架是4个人哪。同时科左后旗政府那时候也发动群众做军鞋,晒肉干,还有草料,还有一些简单的服装等,送的数字那就多得很啦!在战场上牺牲的和在后方作战中牺牲的一共是300多人。后旗所出的军队是两千多人。”
9月24日,骑兵第1师奉命连夜冒雨出发,渡柳河急行军150余里,到达励家车站附近,接受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指挥,堵击企图逃窜之新民敌军。之后,又奉命沿饶阳河两岸进行运动防御,阻击敌军过河,并先后与侵入我阵地的国民党骑兵部队激战,将敌人击退。
10月15日,主力部队攻克锦州。10月19日,长春守敌在郑洞国率领下投降。捷报传来,内蒙古骑兵第1、2师官兵倍受鼓舞,胜利信心大增。
锦州守敌被歼后,蒋介石错误地估计形势,命廖耀湘兵团与锦西北援之敌南北夹击,重占锦州,打开向关内撤退的通道。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令第10纵队坚决阻击廖耀湘兵团于黑山、大虎山以北地区,切断敌军撤退的咽喉要道。
这是1998年10月辽宁省黑山县政府举行的纪念黑山阻击战胜利50周年大会会场。之所以这么隆重,是因为黑山阻击战在辽沈战役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而内蒙古骑兵第1师就进行了黑山阻击战之中的胡家窝铺等战斗。
1948年10月21日,在敌廖耀湘兵团向黑山推进的时候,骑兵第1师师长王海山到10纵队指挥部面领任务,10纵司令员梁兴初等首长命令骑兵1师占领黑山东北之胡家窝铺阵地,担任主阵地前沿的警戒和掩护任务。王海山和他的战友们以前虽有无数次战斗的经历,但他们从未象今天这样感受到肩上担子的沉重。
巴音图(蒙古族,时任骑兵第1师参谋处长):“胡家窝铺阵地是整个黑山、大虎山阵地的前沿阵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敌人到锦州,必须经过胡家窝铺,这个地方是必经之路,也叫咽喉。”
鉴于黑山阻击战对战役全局的重要性,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在战前专门发电报,对参战部队提出了要求。
巴音图(蒙古族,时任骑兵第1师参谋处长):“电报里说:使敌人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而不得前进,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一定要顶住敌人的进攻,绝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如此强硬的命令对骑兵1师指战员来说还是第一次。从命令的字里行间,他们已经感受到:将要进行的战斗必将是一场骑兵1师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恶战!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骑兵1师立即层层传达上级命令;战士们的请战书、决心书纷纷递到各级领导手中。
王海山(达翰尔族,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时任骑兵第1师师长):“政治动员的时候师政委胡昭衡还到过10纵,政治工作人家有布置。胡昭衡他也提出来:人在阵地在,一步不许退。这是胡昭衡政治动员的时候都说了么。”
图门昌(蒙古族,时任骑兵1团2连指导员):“那时候我们有个习惯,每次开战斗会,总要带个请战书,要求把最艰巨的任务给我们。连长和我商量后,我就写好请战书。连长说:‘行了,老图,你去吧!’他在家里做准备工作。我去以后就把请战书交给了政治处乌主任。我说我们二连要求最艰巨的任务。”
图门昌和他的连长终于将最艰巨的任务“抢”到了手。
图门昌(蒙古族,时任骑兵1团2连指导员):“这个时候团里边就明确了,主阵地是2连来守。我们的左翼是l连,右翼是3连,重机连派两挺重机枪给我们加强。我回来后马上开党员大会。要求党员同志们必须要保证完成战斗任务,提前交党费。另外,把要求火线入党的同志的名单记下来。然后把文件留给后方,留给通信员。”
乌力吉(蒙古族,时任骑兵1团战士):“从党团员开始,都写请战书。那时候主要是要求战场上立功,为劳苦人民报仇,为我们过去牺牲的同志报仇,战场上入党。”
接受任务后,部队连夜进至胡家窝铺修筑工事。
这时,敌人连续派出骑兵前哨搜索部队向我接近。10纵首长命令务必消灭该敌,保障侧翼安全。骑兵1师领导先后于10月21日、22日命第l、第2团分别迎击由孙家窝铺和田家窝铺向我接近的两股敌人骑兵。两个团队在接近敌人后,均以迅猛的乘马冲锋向敌人展开攻击,以极小的代价换取了消灭200余名敌人的胜利,受到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辽西军区的通令嘉奖。
10月23日拂晓3时许,黑山阻击战的序幕——胡家窝铺阻击战打响了!国民党青年军第207师3个团在重炮和飞机掩护下,向内蒙古骑兵第1师1团胡家窝铺防御阵地134高地发起猛烈进攻。
乌力吉(蒙古族,时任骑兵1团战士):“我们都听见敌人指挥官的声音了,‘1-2’,‘轰’一下炮就来了。‘1-2’‘轰’一下就来了。然后怎么样呢?来了一大片各种炮弹,整个阵地乌烟瘴气,啥也看不见了。”
巴音图(蒙古族,时任骑兵第1师参谋处长):“整个胡家窝铺和134高地浓烟滚滚。不一会儿的时候,敌人的三、四架野马式飞机在空中转着圈,低空扫射,同时扔炸弹。”
乌力吉(蒙古族,时任骑兵1团战士):“炮轰停止以后,下面黑压压的敌人冲啊,冲的时候,敌人指挥官拿着帽子,一手拿枪,喊‘冲啊’,从后面赶着那帮国民党……我们都能看见的。我们的机枪、步枪同时射击。我们看见敌人一大片,我们的阵地面前一大片。”
在敌人的疯狂进攻面前,各级指挥员始终战斗在阵地前沿,号召战士们杀敌立功,坚守阵地。
额尔敦宝力高(蒙古族,时任骑兵1团2连班长):“图门昌指导员他这么说:同志们哪,为人民立功的时机到了,但谁是英雄,咱们这回看。”
图门昌(蒙古族,时任骑兵1团2连指导员):“我们从上午的6点多钟打到上午的10点多钟左右,大概敌人有5、6次冲锋我们都打下去了。上午10点多钟的时候,一颗炮弹把我的右腿炸伤了,但是我不能下来。当时我们有个口号: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不影响战斗。敌人第4次冲锋的时候,把我们的阵地冲破了一部分,这时候连长就亲自带队去跟敌人刺杀,我们连长就捅死好几个敌人。”
骑兵第1团主阵地在敌人重炮轰击和数架飞机轮番轰炸下,工事被摧毁,阵地一片火海。敌人趁机浪潮般反复向我阵地冲击。指战员们依托简陋工事,顽强抗击。
业喜(蒙古族,时任骑兵1团战士):“敌人子弹从我们耳边刷刷地飞过,但是我们忘记了害怕,按老乡们的话说,就是打得眼红了!”
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骑兵第1团许多官兵倒在了阵地上。
额尔敦宝力高(蒙古族,时任骑兵1团2连班长):“连长布和吉雅走过来,问二排长哈日夫,你们这儿兵力还有多少?哈日夫说,就剩我一个了。问三排长哈日巴拉,你们这儿还有多少?回答:还有一半。问一排排长,回答:剩不几个了。”
乌力吉(蒙古族,时任骑兵l团战士):“2连的排长,布和吉雅连的排长,叫哈日夫,请示退不退,我们子弹没了,伤亡挺大,撤退不撤退?连长说不能撤退。之后他又葡伏前进,继续战斗。但他没回到他的指挥位置跟前,子弹从额头这儿进去的。他就在那个地方牺牲了。”
巴音图(蒙古族,时任骑兵l师参谋处长):“战斗中团长负伤了,他来到师部问怎么办?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我们部队伤亡越来越大,怎么办?坚持还是退?王师长下命令:坚守阵地,绝不许后退一步,回去!这样,平安团长扶着伤,他的手打断了,带伤回到阵地,继续指挥部队作战。”
134高地人越来越少,但指战员们豪气冲天,与敌人展开更为英勇的搏斗!
业喜(蒙古族,时任骑兵1团战士):“想到为牺牲的烈士报仇,为战友报仇,就什么都不怕了。”
图门昌(时任骑兵l团2连指导员):“这时候我们连长已经腹部负伤了,在这种情况下,连长带领战士拼刺刀,把敌人硬压下去。这里更突出的是4班的轻机手,巴雅斯古楞同志用苏式轻机枪,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用枪托把敌人打死两个;他的弹药手锁柱同志和敌人扭在一块儿,最后打扫战场,发现他嘴里边咬着敌人的耳朵。”
乌力吉(蒙古族,时任骑兵l团战士):“那时候党还没公开呢,但是我们那时候知道,谁冲锋在前,艰苦的地方谁在前边,你不要问,都是党员。”
在连续坚守7小时,伤亡重大,子弹打光,圆满完成阻击任务的情况下,骑兵第1师领导决定部队撤出阵地。但是,坚守阵地难,撤出阵地也不易。奉命传达撤退命令的3名战士接连牺牲。当指战员们最后分头撤出阵地走到一起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竟有60多名朝夕相伴的战友不见了!
图门昌(蒙古族,时任骑兵l团2连指导员):“到11点半左右突围到呼家窝铺南河边的时候,我们师长王海山同志和政委胡昭衡同志问:你们二连下来了吗?我说下来了。问剩几个人,我说剩六、七个人。我负伤以后带着战士出去以后连长没来,最后发现连长在另一个山沟里和敌人拉手榴弹同归于尽了。”
乌力吉(蒙古族,时任骑兵1团战士):“前几个小时我们都在一块儿吃饭什么的,几个小时以后有些同志都没啦……吃饭的时候,大家还在一块儿,现在就没了……”
业喜(蒙古族,时任骑兵l团战士):“这次战斗我们牺牲了多少人呀!每当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就不由地哭了。”
为了追寻烈士成长的足迹,1998年金秋季节,我们来到了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左中旗一位在辽沈战场上牺牲的烈士家中。
这位老额吉是烈士敖敦满都拉的妻子,当年她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目送丈夫走向辽沈前线,却再没等到丈夫回来。
潘海丹:“他们把牺牲的消息一直瞒着不告诉我,过了几个月我才听说的。他的一个战友见了我说,你抱着孩子来的吗?再过几天他就回来了。我很奇怪,部队都回来了,他怎么还不回来。我就老去问。他们没办法,就告诉我,他已经牺牲了。”
敖敦满都拉是在胡家窝铺战斗之后的清水泡子战斗中牺牲的。胡家窝铺阻击战刚刚结束,骑兵第1师又接到命令:到大虎山南占领阵地,不惜一切代价,保障大虎山阵地右翼安全。骑兵2团奉命前往并很快占领阵地。国民党精锐部队22师在飞机和炮火支援下,向清水泡子2团阵地连续发起猛攻!在当面之敌大大多于我军的危急情况下,2团3连连长拉玛扎布、指导员敖敦满都拉率领全连战士迎着密集的枪弹向敌左侧腹地实施乘马冲锋。战士们挥舞马刀,高呼口号,冲向敌群。在与敌人肉搏中,连长、指导员等30余名官兵连同他们的战马一起壮烈牺牲。这一出其不意的举措给敌人以极大震慑,吓得进攻清水泡子之敌,在我阵地前龟缩一昼夜未敢前进一步。清水泡子战斗后,连长拉玛扎布被授于“人民烈士”光荣称号。
黑山、大虎山阻击战的胜利,使廖耀湘兵团完全陷于我军包围之中。敌人狼奔豕突,走投无路,于9月28日晨被我军全歼。此时,解放沈阳的战斗正在进行之中。骑兵第2师奉命昼夜兼程向沈阳挺进;骑兵第1师则急行军向营口方向追歼逃敌,直至辽沈战役取得彻底胜利。
在连续几个月的日日夜夜里,内蒙古骑兵第1、2师在辽阔的辽沈战场上,纵横驰骋,奋勇拼杀,为解放东北做出了贡献,也打出了内蒙古骑兵部队的威风!战斗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英模人物,他们的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这是内蒙古赤峰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们正在收听全国战斗英雄邰喜德的事迹。电台节目里所讲的邰喜德原在东北民主联军骑兵师工作,后调到内蒙古骑兵第2师。他曾提出“活在马上,死在马上,马刀见红,为人民立功”的口号,屡立战功。有一次战斗,他竟砍杀敌40余名。几十年后,当邰喜德与他的老战友到了一起的时候,又不由地谈到了那次惊心动魄的战斗。
邰喜德(蒙古族,时任骑兵第2师副团长):“那时候,我的胳膊肿得这么老粗,出汗出的衣服都成冰块了,我那刀哇,都弯弯了,前面血染得黢黑黢黑的。那次战斗我换了4匹马。”
1950年10月,邰喜德作为内蒙古部队的英模代表之一,光荣地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这座石碑是辽宁省黑山县政府专为黑山阻击战中牺牲的内蒙古骑兵烈士而修建的。50年后,曾参加过辽沈战役的两位老战士,作为内蒙古骑兵部队的代表,来到了烈士碑前……
他们又来到了骑兵部队烈士墓地,看望长眠在黑土地上的战友们。令人遗憾是的,限于战争年代的条件,这些烈士在埋葬时都未来得及一一辨认,他们的墓前甚至没有一块记载每人姓名的石碑!……烈士们不会埋怨他们的战友,因为他们的战友在战斗刚结束就又投入新的战斗之中!烈士们也不会埋怨后人,因为他们从参加革命那天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未想过自己要得到什么。而活着的人和后来者,看见这简陋的墓地,又怎能不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呢! ……
责任编辑: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