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i 北方网官方网站!
  • 登陆企业邮局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站
####.##.##
i北方网官方账号
当前位置:首页>岁月

想起那棵大桐树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9-06-11  浏览:8631  字体【 【关闭】
 

周宏伟/文


        老家在豫东一个叫后徐的小村。村前村后长满了泡桐,一到春天,沟旁渠畔、田头道边、柏油马路两旁,一树树淡紫色的泡桐花滚滚而来,远远望去,紫云缭绕、如梦如幻。站在树下,一会儿便会花落满地、香熏透顶。仔细观察那一朵一朵的花儿,单薄娇嫩白中透紫,紫色的斑点浓淡相间,色调由浅入深、变化多端,搭鼻子一闻,有一股淡淡奶香味,香中略带微微的苦涩。微风吹过,闭上眼睛深深吸口气,那浓烈微苦的清香,这久远的味道,如今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已凝结成永恒不变的乡愁了。

         儿时记忆中,后徐牲口屋西墙跟有一棵泡桐,牛腰般粗,我和两个兄弟都合搂不过来,村人称它为大桐树,大桐树上挂着生产队的铃铛,每天有规律的被生产队长铁锁敲响。小时候,我和兄弟姐妹在树下玩泥巴、摔纸牌,追逐打闹。大人们忙着做农活,媳妇骂了公婆、子女上了大学,东家长、西家短,小村的新闻旧事都在这里传播开来。每到“饭时”,人们会端了汤饭、拿了馍菜,或倚或蹲,或将鞋脱下当凳坐了,你夹一口我的菜、我尝一口你的汤,嘻哈打闹间就把一顿饭“哄”下肚了。这时候,不用分男女老少,没有了高低贵贱、更不论尊卑长幼,逗几句笑话,出几个洋相,甚至说上几个荤段子,都不会有谁来评判是非对错。泡桐树下成了人们增进了解、交流感情的好场所。

        从出生到离开后徐,我在村上读了五年小学。印记最深的,还数大桐树下的童年时光。每天放学丢下书包,便和玩伴们聚到桐树下的麦场上玩耍,直到娘一遍一遍喊我的乳名叫回家吃饭。或听大人们东扯葫芦西扯瓢,甚至讲出让孩子们吃惊好奇的事来。记得那年夏天麦罢(地里小麦收割完毕),村人们在树下歇凉拉呱,王疙瘩突然提到我爷爷被批斗的事。五八年周宽修打成右派,就搁在大桐树底下斗,先是把头塞到裤裆里装“老猫看家”,再是桌上放椅子,椅上放凳子,人站到凳子上,下面桌子一抽,人摔下去,叫“坐直升机”,然后用铁条拴了六块砖头挂脖子上游街,等到再回到大桐树下,铁丝勒得顺脖子淌血,把褂子浸得鲜红,人四脚八叉躺在地上。我奶奶和我爹都傻了眼,用架车子把爷爷拉回家,灌两碗姜汤发汗,又偷偷请村上刘汝贤敷了伤药,爷爷直杠杠地在板床上躺了三四天,才慢慢舒缓过来喘匀了气。我问王疙瘩:党爷,谁干的?王疙瘩不耐烦地怼我一句:小鸡巴孩懂个毬,滚一边去。
        后来听人说,那时候铁锁是生产队长,批地主斗右派,都是他带的头。于是,我打小认定铁锁不是好人。
       铁锁住在桐树北头大坑沿上,离牲口屋一地身子路,平时也端个碗来桐树下赶饭场子。辈份稍长点的女人常常开他玩笑,说锁铁你个妻姪当着生产队长,恁能种咋就混不上个女人。铁锁的脸马上红的像个公鸡,骂一句:日你娘!不管吃没吃完饭,端碗走人。
        铁锁三十七岁上,跟他爹去淮阳卖桑杈子(一种农具),我们那儿多桑树行,入秋锯下桑杈,开春垒土炉捏制成品,割麦前到周边县城赶集卖钱或换粮食,铁锁在大集上认识了一个寡妇,寡妇就跟到了他家。五个月上生下男娃,取名瞒儿。邻居就嘲笑铁锁,孩子咋看长得不像你哎?铁锁又涨红了脸:咋了不像我?他咋也不会叫你叫爹。
         瞒儿七岁那年,铁锁媳妇突然带上孩子跑了,什么原因谁也不知道,而铁锁常常坐在自家堂屋门口哭,呜呜呜,如狼叫唤一般,瘆人的慌。有一年夏天暑假,晚上一伙人拿了凉席在大桐树底下睡,已经是半夜了,听见牲口屋后大坑沿上有哭声,我问:谁哭哩?大家说:铁锁个龟孙又想寡妇了。
        去县城西关上小学五年级那年,一次回家,发觉大桐树没了。问村西头的麻子爷,麻子说:去年秋后铁锁上大梨树摘梨,一脚从坑沿滑下去跌断了脊梁骨,床上屙尿,也就是年把便断了气,临死前给他兄弟凤林说:用大桐树解板给我做棺材。凤林带人把大桐树出掉,解成了板,可惜树心空了,树洞里暗红色的水流下一地。凤林让木匠凑合拼了个匣子,把铁锁装进去埋了。
        挖了大桐树留下个坑没有回填,来年开春下了一场透雨,坑里直挺挺长了一棵丈把高的桐芽子。又过了年把,凤林把桐芽移栽到铁锁的老宅,宅子没有院墙,猪拱鸡刨,桐树竟然没有移栽活。
       去年,同村发小留印到北京打工,来看我,谈及大桐树下的故事。他苦笑了一下:铁锁儿子瞒儿十多年前带上媳妇孩子回了后徐,接受了铁锁的宅子和田地。没过几年修商周高速路,正好经过村西头铁锁的坟,瞒儿的媳妇因为征地想多赔俩钱儿,与公家的人撕扯起来,一脚踩上正在小麦地浇水的电线,结果把命丢了。
         瞒儿跟他爹铁锁一样成了光棍。

         想写这棵大桐树想了两个多月了,不管孬好,总算以老家乡村的土话写成了,只是留个记号,有伤及个人的,在此道歉了。

                                            ——作者。


责任编辑:柳青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szj@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i 北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视频举报 电话:156-04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