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轮回中,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是为常态。北方的村庄依照古序,尽管不断变换着外在的表情,可每天的劳作内容与方式都是按部就班的,“春华而秋实”,正所谓“天意不可违,天时不可逆”也。
在立冬后的第一场雪中,我应“荷韵书屋”女主人之邀,驱车出城半小时路程,进入水田环抱的三合村,三转两绕,路边清一色的朝鲜族民居,竟分不清东南与西北、来路与去路了。
三合村世外桃源般地静卧在那儿,掩映于白杨细柳丛中,闪现于芦苇荻花之间,极致朦胧之美。路上未见人车踪影,连狗吠声都很少听见。此时,草木凋零,蛰虫伏藏,收割后的水田舒展着身子晒太阳,阡陌纵横,坦然地伸着懒腰……
哦,是“猫冬”!我记起北方农村常用的一个词儿。进而联想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莫非这里的一切都“藏”起来了吗?抑或是在和我“躲猫猫”?
蜗居城市,见惯繁华,住在“水泥森林”的高层建筑里,往往会以俯视的目光去看农村。其实你是“看走眼了”——表面上的阒寂,骨子里的静美;春华秋实的岁月,一种最惬意的生活状态——农村自有农村的好,猛然间,我悟到“顺其自然”的妙境禅意了。
车子开到女主人的“荷韵书屋”门前,这是她的另外一个“家”。女主人是文友,五十多岁,从企业退休刚刚两三年,天性浪漫,腿脚勤快,对“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的蜗居生活很不以为然。她将视野拓展向郊区,“相中”三合村的水乡景物,承租一处蔬菜大棚,居室遂命名“荷韵书屋”——她爱好文学创作,几篇散文、小说崭露头角后,被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荷韵书屋”一边是蔬菜大棚,一边是书房卧室,方便她边种菜边创作,既农耕又笔耕,农产品和文学作品双双收获,过一段城乡两栖的生活,多么旖旎温婉的美事!近几年的春夏秋三季,每当瓜果飘香之际,招惹她的那些文学小姐妹纷至沓来,争相观赏她的“农耕文明”,讴歌她的“耕读传家”,戏称她是“城乡两栖人”!
大冬天的,又是第一场雪后,她邀人来访,莫非让人看看“荷韵书屋”是怎样“猫冬”的?
只听大铁门“嘎啦啦”一响,仿佛有人打开“潘多拉魔盒”,庭院里一片欢鸣雀跃。看家护院的大黄狗,在值守的岗位上“汪汪”大叫几声,算是迎接主人归来;乖巧灵动的小花猫,从墙角门边蹑足踅过,腆着吃饱喝足的“将军肚”,“喵喵喵”连声叫着向来客致意。紧连着书房的大棚里,传来大鸡小雏的啄食声——利用冬闲在大棚养鸡,既宽敞又暖和,还便于喂养……只见一大群鸡正“前呼后拥”,红红火火挤作一团。“瞧瞧,鹤立鸡群!”原来鸡群中混养着几只孔雀,那只大的披着多彩的羽毛,挺着高耸的头翎,炫耀着从南方带来的热情而高贵的风韵。
哦,南方的孔雀北方的鸡!场景的挪移、节令的淡化,此刻所见,让我有一种“时空变幻感”——“连孔雀都到北方农村‘猫冬’来了”,若非亲眼所见,难发如此感慨。
“荷韵书屋”里则别有盎然春意。书橱和书柜重新规划过,准备存储更多的书籍、刊物和报章,吸引更多的村民、文友和游客,为村里多增添一处图书馆、阅览室和创作室。女主人特爱觅石、藏石、赏石,附近河滩捡来的各式奇石,寄托着她的深情,仿佛就是人身心的一部分,随意陈列任君观赏——“眼缘为宝,静默是伴;不问何处,视如己出”。奇石琳琅满目间,忽现古木孤枝斜出,一只草原苍鹰傲立枝头——你仔细看,竟然是实物标本!她告诉我说,那年她丈夫下乡途中发现因伤病而亡的这只鹰,萌生相惜之意,遂做成标本,送给“荷韵书屋”当“镇宅之宝”。标本做得栩栩如生,鹰眼如炬,鹰爪如钳,鹰喙如钩,彰显鹰的精气神——“鹰/把自己钉在天心/为的是看清整个世界。”
冬日暖阳照进“荷韵书屋”,那是“城乡两栖人”难得的浪漫时光——让人忘了季节、拉近了城乡——该“猫冬”时却“闹春”,人和天地万物一起活跃着,恍惚转瞬间,春天紧随着冬天脚跟脚就到。
倪向阳,笔名阳关,生于1948年8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研班。资深报人,曾先后创办《兴安日报》《准格尔矿报》《兴安文学》《内蒙古商报》《兴安商道》《有机农业报》等。其诗歌作品《致白鸽》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索龙嘎”奖;七言律诗《参加纪念麦新音乐会有感》获“中华诗词奖”。先后获“内蒙古好新闻奖”、全国“小小说”一等奖等。
作品集《阳关格律诗词选》是内蒙古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格律诗集,计有诗词歌赋作品近300首。出版后,有近10首诗词被《中华诗词》《诗刊》《草原》等选发。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责任编辑: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