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洲
自古以来,鲜花都是美好、喜庆甚至高雅的象征,空谷幽兰、傲霜红梅、洛阳牡丹、西湖荷花、钱塘桂子……这些花儿既被文人墨客歌颂,也为布衣平民喜爱。鲜花的赏心悦目自不必多说,世人皆爱花,但还有一个原因——鲜花也好吃呀。
说起吃花,许多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门派都是以吃花来修习武功的。在古龙小说《绝代双骄》中,宫主邀月就是靠着吃花永葆青春。而且在少宫主花无缺和小鱼儿被关在一起时,也曾靠吃花过活。而在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绝情谷一派,里面的姑娘更是把花瓣当早餐吃,跟仙女似的。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先民就开始吃花了。而且古人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粥、饭、菜肴、酒、茶、蜜饯等多种吃花形式。
吃花的历史
食花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远古时代,植物的花朵应同其种子、果实、根、茎一样,首先是被当作食物来食用的。我国最早关于食花的文学记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有商初大臣伊尹把“寿木之华”“具区之菁”列为“菜之美者”的记载。战国时期也有关于餐食兰花和菊花的记载。诗人屈原的《楚辞》中有言:“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表明了当时人们直接以菊花为食;“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是指把菊花与粮食掺在一起做成干粮食用;“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则是把蕙、兰蒸制成食物,将桂花酿成酒,用以祭祀神灵。
秦汉之际,人们开始重视起花卉的养生和避恶功能。最显著的例子当属重阳节饮菊花酒。除此之外,汉代还有一种名贵花酒——百末旨酒。《汉书·礼乐》记载:“百末旨酒布兰生,泰尊柘浆析朝酲。”颜师古注曰:“百末,百草花之末也。旨,美也。以百草花末杂酒,故香且美也。”将各种花卉之末掺入酒中制成的美酒,味道自然美妙独特。魏晋时期,道教兴起,人们追求成仙和长生不老的愿望日益强烈。加之当时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花卉的养生保健功效,为追求康健长生,鲜花入馔在当时已蔚然成风。
隋唐两宋时代,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物质财富日渐丰富,上流社会出现了一大批有闲人士,他们衣食无忧,附庸风雅,发明创造了不少花卉食品和饮品;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中收录了十多种花馔,如梅粥、莲糕、雪露羹、梅花汤饼、松黄饼等。
明清时期,花卉饮食日臻成熟完善,发展到顶点。各类有关花卉饮食的谱录大量涌现,食品种类也空前扩大。明代交潦的《遵生八笺》中记载了黄香萱、金雀花、铺带花等多种食用花卉;清代的《养小录》中也记载了牡丹、枣花、腊梅等多种鲜花食品的制作方法。如牡丹花瓣“ 汤掉可,蜜浸可,肉汁脍亦可” 另外,还有关于广寒糕的记载 “ 采桂花,去青蒂,洒以甘草水,和米春粉,炊作糕。” 在丹桂飘香的中秋佳节,望月品糕,简直美滋滋。除此之外,这时花卉饮食从上层社会走向街市民间,不再是帝王显贵及文人士大夫们的专利。
千百年来,这些关于鲜花的食物承载着人们的历史和味觉记忆代代相传。虽然当代人吃花比不上古代花样多,但如今,我国大江南北都留下了各有特色的传统鲜花名肴,例如鲁菜桂花丸子、粤菜菊花凤骨、京菜芙蓉鸡片、沪菜荷花栗子等。
在云南,很多花都可以吃
不过,要是搞一个中国各省吃花比拼,云南要是排第二,就没有哪个省份敢排第一了。在云南,如果没有吃过玫瑰花、海菜花、石榴花、芭蕉花、大白花、堂梨花、菊花、金雀花,都不敢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云南人。一个云南人,他可能不爱养花,但他一定爱吃花。
鲜花四季开不败,四季鲜花也是菜。海鸥飞到春城来,石头长到云天外。席上珍馐象牙菜,竹筒菠萝煮饭卖。大石洞内有村寨,星云湖里鱼分界。……
这首《云南十八怪》一上来就把云南人对花的喜爱展现得淋漓尽致。毕竟人家“四季鲜花也是菜”,那为什么在云南四季鲜花也是菜呢?因为“鲜花四季开不败”。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居于云贵高原之上,省内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但其地貌多样,海拔差距较大。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年温差小,干湿季节分明。境内水文资源丰富,河流纵横,湖泊众多。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种类,仅种子植物就有15000种之多,使云南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并被冠以“植物王国”的美称。丰富的植物资源使得云南的花卉资源同样十分丰富。
除了花开不败让云南人有花可吃,云南省的多民族杂居也是云南热爱吃花的重要原因。在云南这片山川秀丽、资源丰富的宝地上生活着26个有着自己文化和传统的民族。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为生活在云南各地的少数民族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源泉,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云南少数民族植物文化。云南四季如春、繁花似锦,满山遍野的鲜花为滇味菜肴的烹调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使得少数民族别具特色的吃花习俗得以留存下来。
云南少数民族食用花卉的种类十分丰富,据调查共有303种,属于74个科、178个属。有家常食谱中的花卉、药膳花卉和具有宗教文化意义的食用花卉三大类。在不同地域的各民族之间食用的花卉又有所不同,形成了云南少数民族食花文化的多样性,为祖国饮食文化增添了一大特色。在云南,许多名贵的花卉亦是上等的佳肴,如兰花、菊花、梅花、桂花、玫瑰、茉莉、荷花、百合、玉兰、牡丹、夜来香等。
用新鲜的兰花花朵除去唇瓣和花蕊柱后,用沸水随便炸一下即可捞起点汤,点出来的汤味道鲜美。此外,用兰花烹制出来的佳肴“兰花肚丝”“兰花肉丝”“兰花包子”等,清香扑鼻,令人食之难忘。菊花切碎后和入鱼肉羹,可制成菊花鱼丸,还可以用菊花瓣炒蛋、烧豆腐羹等。玉兰花炒肉片、玉兰花香蛋也早已是名馔;还有牡丹花烧肉,也是一道上乘的时令菜。除了这些之外,在云南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花卉,亦能烹制出美味佳肴。
虽然云南人都爱吃花,但由于区域地理、民族、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的差异,云南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选择的食用花种类也会有极大的区别,所以,吃花也吃得多种多样。
居住在潮湿山区的民族偏重于选择辛辣类的食用花卉,如拉祜族普遍喜好采集食用姜花类;而居住于坝区的傣族则不喜欢食,他们喜爱的是具有解暑作用的酸辣食物。如白花树的花到了傣族的餐桌,则是经过数日的水泡,有点微酸才下锅烹调或是往里面加入酸笋及肉类才食用,这与他们居住在低海拔热带地区有关。
吃花时,花色的选择也很重要。例如白族人对杜鹃花不同花色种类的毒性有着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花色越深其毒性就越大。因此,杜鹃花类中最受欢迎的是浅色花如大白花杜鹃和粗柄杜鹃。在纳西族的 “东巴”文化中,记载有纳西人的祖先关于草药和食物起源的神话。他们相信:开白花的植物是可食且有营养的,开红花或开紫色花的植物对人类和动物具有治病的作用,开绿色花的植物对人和动物都是有毒的。
另外,云南各民族吃花与其传统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某个区域和民族共同的行为。滇南一带的少数民族过年时会食用染饭花。染饭花是当地土著民族常用的食品染料,染出来的糯米饭呈淡黄色,色泽鲜美,晶莹透亮。食用这种花染过的饭象征着吉祥、喜庆,祈盼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在云南热带森林地区,另一种更有趣的食用花是“糯索花”,这是一种具有特殊文化特征和营养价值的傣族传统食用花卉。糯索花来源马鞭草科高大乔木云南石梓,3-4月份盛开,花朵硕大而清香。在西双版纳,绝大部分地区的傣族都用糯索花来做傣历新年“泼水节”的粑粑(傣语“考糯索”是一种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吃的传统食物)。在花期,他们采集大量的鲜花,把它晒干,碾成粉末备用。过年时用这些花粉末、糯米和红糖加工成粑粑。傣族人相信,食用“考糯索”能够给新的一年带来吉祥。
除了上文列举的各色吃花文化外,云南各族人民经常食用的花卉还有白云花(又名苦刺花)、金雀花、仙人花、芭蕉花、三七花、棠梨花、棕包花、芋头花、海菜花、雪莲花、韭菜花、山茶花、面蒿花、百合花、大白杜鹃花、白花羊蹄甲、云南石梓等等,真可谓数不胜数,这菜名估计再写五千字都报不完。
云南人:看我“花式”吃花
既然菜名报不完,那我们就来看几道经典的云南鲜花美食,云体验一下云南人的快乐。
鲜花饼
说到云南的鲜花美食,最出圈的非鲜花饼莫属了。鲜花饼是以一款以玫瑰(或茉莉)入馅的酥饼,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云南标识性美食之一。据《老昆明合香楼》记载,清咸丰年间,云南的糕点大师胡增贵继承了父亲胡德升宫廷御膳房糕饼的制作技艺,于清咸丰九年(1859)创建了“合香楼”糕饼铺。合香楼成立之初,就以其洒其马、白糖酥皮点心、重油鸡蛋糕三种点心走红昆明,开业不过数日,就名噪一时。1872年胡增贵以云南火腿为馅,创制出“火腿四两饦”(云腿月饼),一经问世,便销售一空,历经百年而不衰。
正因如此,1884年“合香楼”被慈禧太后题匾褒表。随着合香楼的发展,点心种类也越来越多,在“火腿四两饦”之后,又以玫瑰糖入陷,制成了“玫瑰四两饦”,深受民众喜爱。1879年的一天,胡增贵到作坊看见伙计们在制作玫瑰糖,发现由于数日的揉搓,玫瑰花瓣已成奄状,香味流失较大。为了保留鲜花的鲜香,胡增贵将新鲜玫瑰花瓣直接入蜂蜜、糖浆、面粉等配料制成酥饼,几经调制改进,最终,推出了玫瑰鲜花饼这一流传百年的经典美食。由于玫瑰鲜花饼甜而不腻、花香沁心的特点,被视为一种高雅的点心,才刚上市便备受民众好评,更为文人墨客所追捧。最终,玫瑰鲜花饼作为一种应时糕饼登上了“合香楼”的名榜。
菊花过桥米线
云南的过桥米线也是出圈美食之一。过桥米线源自滇南的蒙自县,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在蒙自县一姓杨的书生为了赴京赶考,苦于城里人声喧哗,就到幽静的小岛上刻苦读书。为使丈夫安心学习,勤劳贤惠的妻子每日坚持为他送饭,但因离家较远,途中还要经过一座桥才能到小岛,等饭菜送到时已凉了。一日,妻子把家里一只肥母鸡宰杀炖熟后,把鸡切成块连同米线盛入装鸡汤的罐内给丈夫送去,但在途中晕倒,等她醒来把饭送到到丈夫面前时,罐内鸡汤仍十分烫手,原来是鸡油将汤覆盖保温之故。她从中得到启发,常变着花样把肉片、生鱼片等汆入汤中和米线一起入罐送给丈夫吃。丈夫终于金榜题名,因为妻子送饭时要经过长桥才到小岛,故而她发明的这种米线的吃法,被人们称为“过桥米线”。
在蒙自过桥米线中,尤为有名和极具创新特色的是菊花过桥米线。它是以新鲜菊花为主要素菜来食用的,所采用菊花不是传统中药用的菊花,而是当地特产的观赏性菊花,经蒙自过桥米线的经营者请教中医后,将其用于过桥米线中。菊花采摘于清晨带露之时,以金黄色和白色为主,十分考究,正因为这样,每到金秋时节,蒙自县从大街小巷的过桥米线店到不同档次的宾馆餐厅,从大排档到各种层次的家庭,都可以嗅到菊花过桥米线独特的清香,或金黄或雪白的菊花过桥米线遂成为蒙自过桥米线中的又一大特色。
杜鹃花炒鸡蛋
在云南大理地区,生长着180多种五颜六色的杜鹃花,大理也因此产生了许多杜鹃花制作的经典菜肴。不过,杜鹃花有轻微毒性,一般只采用当地花冠较大且肉质很厚的白杜鹃花食用。首先需要除去有毒的花蕊,然后趁新鲜放在水中煮沸,然后泡在冷水中三五天(每天需要至少换一次水),漂去毒素和苦味之后,可以与鸡蛋、蚕豆、腌肉、火腿等食材共同炒制后食用。
杜鹃烹制的佳肴中,比较经典的要数豆米杜鹃汤。豆米要选新鲜的蚕豆,把外面的软壳尽数剥去,只留下中间软嫩的豆米,略添几根姜丝之后,加清水炖煮。等豆米变软之后,再加入杜鹃花,最后加点油和盐调味就成了一盆洋溢着春天味道的豆米杜鹃汤。
在美丽的云岭之南,鲜花四季不败,争奇斗艳;而在云南人的餐桌上,也有一个鲜艳夺目、芳香四溢的百花园,这小小一方餐桌上,展现着各族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安放着各民族的味觉记忆,也见证着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责任编辑: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