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入选全国性展览的第一幅书作是小篆,从此以后我所书写的小篆往往被同道更为认可,因此在往后的创作中我都以小篆为主。
基于多年的创作探索,我对小篆艺术有些特别的感受、特别的思考,在此愿与同道书友畅谈,交流,以求进步。
小篆是秦国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巩固政权,促进国家的统一,在秦始皇制定“车同轨,书同文”的制度下产生的。
六国文字统一为小篆以后,从此有了规范的审美标准。
因为小篆的产生背景不同,所以她的审美要求也是与众不同的。
小篆是官方制定推行的标准规范化字体,并非起源于民间。
因此小篆的审美取向以高贵典雅为上,这样才能荣登大雅之堂。
官方所制定的权威字体,在书写时具有规范性,因此小篆也成为秦代的正体文字。
正体代表着正统和规范,是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标准式样。
她具有实用价值,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怎样体现出正体书法的地位,这是在创作中应该思考的,首先书写时的情感和其他杂体是不一样的。
正体在书写时是理性的,杂体是感性的,正体极其需要严谨的法度,杂体是注重情感的挥发。
在审美上,正体需要体现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端庄高贵的特征,杂体所体现的“鱼跃龙门,虎卧凤阙”的潇洒秀美,二者取向是不一样的。
具体到书写中,正体在书写时要有较高的技术性,强调规范,讲究法度,树立楷模。
虽然有循规蹈矩,束缚情感之嫌,这恰恰是正体在书写时强调理性书写的体现。
从笔划来说,小篆的基本笔画由横,竖,弧三个笔划组成,其实横和竖只是运笔方向不同,用笔的方法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其实就是两个笔划。
在两个笔划中的区别也仅仅是直线和曲线之别,每个笔划除起笔和收笔为逆锋入纸,回锋收笔,为达到藏锋外,在笔划的中段,也就是行笔过程中基本没有变化,行笔的速度和笔锋的提按都是一样的,所以产生出线条的效果是粗细一致,没有像其它书体的提按起伏的变化。
所以常常感觉小篆和真,草,隶,行其它书体比较,笔划较为简单。
为了体现小篆作正体的地位,在用笔上选用中锋用笔,是书写小篆的主要特征。
中锋表现出的效果是浑厚质朴,端庄典雅。
具体来说中锋用笔就是将笔尖藏在笔划之间,将笔锋的变化隐藏起来,表现出含蓄的内在美,是理性的,静态的,这一点符合了正体的审美要求。
侧锋则不然,笔尖外露,一目了然,将行笔的起始顿挫表现在笔划的外沿,通过书写出的线条可以清楚的看到笔锋的变化,表现出的效果是灵活外向。
产生出的线条给人以灵动俊丽之美,情感外露,当然往往妍媚有余而含蓄不足。
表现出来的效果是感性的,动态的,这一点多用于杂体的书写中。
孙过庭的“古质而今妍”,其实具体到笔法中质和妍的表现,很大程度就是中锋和侧锋、露锋和藏锋之别。
就虚实而言,小篆多以实线而为之,尤其是飞白的使用,飞白的形成是由于用笔过快所致,虽然从感官上看飞白具有生命力,富有动感。
但是飞白和小篆的审美取向是相悖的。
实线虽然缺少笔墨的枯涩变化,但是小篆作为正体在书写时应该以实为主。
实是理性书写的具体体现,是将作者的思想情感理性的孕育在笔划中间,是肃穆安详的是含而不露的美。
从线条中透射出高贵典雅的内在之美,这是正体的审美要求。
线条的虚实体现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如同孔子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因为字体不同,所以审美取向不一。
在结构组成上,小篆的结构相对单纯,字形狭长,布白均匀,左右对称。
突出垂脚是小篆结构组成的主要特点。
整字的安排重心偏上,形成上紧下疏的效果,整体感觉舒展端庄,给人静穆祥和的美感,具有高贵气质。
虽然秦朝仅仅经过了十五年就灭亡了,在秦以后,小篆在使用中较多用于碑刻,铭文,官玺和官方的文告等,一直永葆艺术生命,被历代沿承发展。
秦以后小篆陆续被其他书体所代替,失去了她的实用功能。
但是小篆在艺术价值上,从来没有因为时代的变革她的艺术价值受到影响。
体态端庄,肃穆典雅,笔法流畅,整体给人高贵华丽的美感,是完全符合上层社会的审美特征,达到了其他字体所无法相比的高度。
作者简介:
朱小砚,男,祖籍陕西咸阳。民建会员,现为内蒙古书画研究院院长、内蒙古书画教育协会会长、内蒙古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呼和浩特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诗刊》子曰诗社社员、内蒙古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2000年进修于首都师范大学书书法教育硕士研究生班,著有《朱小砚篆书千字文》。作品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二、三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第十四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法交流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中国书画小品展,首届中国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全国书画小品展等多项展览。获中国楹联学会举办的中国楹联界首届自撰楹联书法展铜奖。2016年6月在北京宋庄伍佰美术馆举办“献给春天的诗”个人书法展。论文《孙过庭生卒年考》发表于《书法报》,《书谱探解》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中国民族书画》,并收入《内蒙古书法论文集》,《邓石如与二李小篆艺术浅析》发表于《羲之书画报》,《论书法创作中的三点要素》发表于《神州诗书画报》。诗词作品发表于《诗刊》、《燕京诗刊》、《诗词世界》、《珠江诗刊 》等。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