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总行副行长王一平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该行顺应国家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推进绿色金融特色业务发展,并以“能效融资”为重点突破口,开展创新性实践,形成一定品牌特色与差异化优势等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目标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发展绿色经济无疑成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题中之意,而经济动力的全面转换则要求金融配套服务的升级换代。为此,华夏银行找准绿色金融切口,提升战略高度,产品服务全面绿色化。 2016年,独家承接了世界银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据王一平副行长介绍,该项目总规模达100亿元人民币,项目成本低、执行程序简单、资金使用效率高,是全球能源领域第一笔结果导向型项目,也是世行在中国单笔融资最大的项目。
华夏银行披露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末,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已累计投放子项目12个,投放资金约18亿元人民币,其中含世行转贷资金7902.98万欧元。这些子项目每年可实现节省标煤5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
此外,华夏银行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中小型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末,华夏银行累计为66个子项目提供了转贷款服务,转贷资金投放(合人民币)约27亿元,配套人民币资金投放超过45亿元。这些子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近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19万吨,相当于让北京市7万辆出租车停驶51个月。同时,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国际资金带来的低成本、长期限,这些项目的平均融资成本比市场平均约低10%,期限最长可达近20年。
据介绍,近年来华夏银行还不断加大专项产品研发,开发了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排污权抵押贷款融资、特许经营权质押融资、光伏贷等一系列专属产品。同时积极整合金融同业的资源,利用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等多种手段,为企业的绿色融资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王一平表示在绿色金融路上,始终致力于能效融资服务的差异化与综合化。
谈到绿色信贷的质量,授信客户的环境与社会风险则备受关注。副行长王一平介绍,华夏银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流程,贷前调查,全面深入了解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状况;不合格客户采取“一票否决”;贷后管理,针对“产能过剩”、“高污染”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管理,建立重点监控客户名单,逐户制定管理措施。华夏银行强调信贷运行全过程中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从严制定环保、安全等授信准入标准,及时梳理退出存在环保、安全等隐患的客户及项目。
据了解,未来,华夏银行将着重在“三个专业化”上发力,一是通过行业专业化,重点关注节能环保、生态治理、新能源、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等领域,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壁垒;二是通过产品专业化,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等产品体系,持续强化国际合作特色,提供更贴近绿色产业需求的金融服务,降低融资交易成本;三是通过人才专业化,培养引进一批既熟悉金融、又了解产业的复合型人才,不断加大培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