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苑志宏/通讯员)2018年9月26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公布实施,标志着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的大幕正式拉开。华夏银行作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将积极应对行业变革的挑战,抓住市场重新洗牌的机遇,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龙盈理财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力争实现理财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一、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概况
从2004年第一只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推出到2017年初,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实现高速扩张,规模峰值接近30万亿元,一跃成为国内资管行业的龙头老大。推动银行理财业务高速发展的动力除了市场需求因素外,也源于银行自身的需求。在负债端,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吸引客户,弥补因利率市场化和投资渠道多元化造成的存款流失;在资产端,银行通过理财非标投资突破信贷规模、资本约束、宏观调控等限制,实现信贷投放。银行理财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业务本源,成为银行表内存贷款业务的延伸,异化为“表外银行”。银行理财通过刚性兑付、资金池运作实现快速扩张的同时,隐含的系统性风险也在不断积聚。
进入2017年以来,在防范金融风险、整治金融乱向的监管大环境下,银行理财原有的粗放管理的运作模式难以为继,规模增长势头戛然而止。截止2017年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54万亿元,较年初仅增长0.49万亿元,比2016年少增5.0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较2016年下降21.9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法规陆续推出。2017年11月17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2018年7月20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8年9月26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在新的监管政策下,银行理财面临打破刚性兑付、产品净值化、去除资金池、消除多层嵌套等多重挑战,如何实现业务的平稳过渡和顺利转型,成为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二、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的目标
(一)加快产品净值化转型,按照监管要求建立合规运行的业务模式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型产品占比超过90%,投资运作多采用“资金池”模式,资金与资产的期限严重错配。在预期收益型产品中,银行与客户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模糊和扭曲的:一是预期收益实质上变成保证收益,银行承担了刚性兑付的义务;二是在产品条款中一般都约定“超出预期收益率部分的收益作为银行的投资管理费”,即在出现高收益时投资者不能分享,投资者利益受损;三是产品投资运作的实际收益和风险不透明,容易形成风险积聚。银行理财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必须加快产品净值化转型。净值型产品在投资运作、产品估值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清晰明确,产品的真实收益水平一目了然,既有利于引导客户预期,打破刚性兑付,也对银行投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市场的优胜劣汰。
(二)提升产品全流程管理能力,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
目前银行理财在产品设计、产品销售和投资管理等环节更多的是“以银行为中心”而非“以客户为中心”。例如在产品设计环节,理财产品开发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保证银行自身业务收益和降低管理难度,因此理财产品普遍存在短期化、同质化等问题,不同银行理财产品之间往往陷入比价竞争的困局;在产品销售环节,银行理财业务流程一般是“自上而下”以产品销售为导向,客户只是被动的产品销售对象,产品特性和客户真实需求匹配度较差;在投资管理环节,银行通过“资金池”运作模式赚取的是资产收益和资金成本之间的利差,投资策略比较单一,以债券、非标等固定收益投资为主,权益投资比重很低。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发展应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宗旨,以客户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全面提升产品全流程管理能力。在产品设计环节,应认真了解和分析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创新;在产品销售环节,应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业务流程,由原来的“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有效改善客户体验;在投资管理环节,应根据客户的风险收益偏好,制定相应的投资目标,实现投资策略的多元化。
(三)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是使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具有价值性、稀有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大资管时代,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等各类资管机构原有的业务边界完全打开,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投资者群体也在不断分化,投资需求日益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单一机构试图将业务覆盖全部市场、服务所有客户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不同的资管机构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能力特点制定明确的业务定位,在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集中资源、精耕细作、树立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市场竞争优势。银行理财最大的资源优势是项目资源和客户渠道资源,银行理财应依托这两大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银行理财应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框架下寻找自身的定位、价值和发展空间,强化直接融资中介功能,打造“实业投行”,提升资产创设能力;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应与财富管理紧密结合,通过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掌握客户全面信息,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开发创新契合客户需求、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从而有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粘性。
三、华夏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的探索
近年来,华夏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状况良好,业务合规运行,规模快速增长,产品推陈出新,投资收益持续稳定,龙盈理财品牌已得到市场高度认可。资管新规的出台,对于华夏银行这样一家理财业务规模超过6000亿元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华夏银行将以打造国内一流资管机构为目标,从发展战略、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理财业务转型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一)组织架构公司化
资管新规要求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并将在销售起点、销售渠道、合作机构等方面给予子公司更大的空间。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符合国际资管行业的发展惯例和趋势,可以实现银行表内外风险的有效隔离,也有利于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提高银行理财的投资管理能力。华夏银行积极响应监管政策,已于2018年4月和5月分别由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议案》,目前子公司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二)业务团队专业化
基于原有业务运行模式,银行理财的投研能力主要集中在债券配置和非标投资等固定收益领域,在债券交易、权益投资、金融衍生品和商品等领域比较薄弱;产品销售主要依托本行客户渠道,行外渠道基本空白;包括产品估值、清算核算、信息披露以及IT系统在内的运营体系与公募基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较强,但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产品净值化转型,将对银行的投研能力、销售能力、运营能力和风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华夏银行将通过市场化招聘方式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快投研、销售、运营、风控等业务团队建设。
(三)激励机制市场化
资管机构最核心的资源是人,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以及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都需要有好的激励机制。过去银行理财业务部门受制于全行整体机制和文化,很难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理财子公司设立后,将与信托、证券、基金等各类市场化机构同台竞争,业务完全市场化,必须建立相应的市场化激励机制。未来华夏银行理财子公司将对标公募基金,建立符合战略导向和长期发展需要的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产品定位特色化
无论是普通客户、高净值客户还是私人银行客户,在其金融资产总量中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保值性资产配置比重一般占到60%以上。银行理财产品能为客户提供高于存款利率或通货膨胀率的稳定的投资收益,与客户的保值性资产配置需求正相契合。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将逐步打破,但产品的绝对收益特性应该坚持。银行在债券、非标债权等固定收益类资产领域的巨大资源,使得银行在执行绝对收益策略时具有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未来华夏银行一方面将以全能型资管机构为目标,逐步形成覆盖固定收益、权益、另类等各大类资产以及境内境外全市场全天候资产配置能力;另一方面,将着力打造绝对收益产品市场品牌,重点发展现金管理类产品、定开式固定收益类产品、结构性产品、非标项目投资类产品、MOM/FOF类产品和量化投资类产品(包括指数类、指数增强、多因子量化等)。
(五)销售体系全覆盖化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过去主要依托本行的零售、私行和对公等自有渠道,以服务存量客户为主,兼顾增量客户。理财新规明确了银行理财产品可以通过其他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销售。未来理财子公司设立后,如果比照公募基金作法,允许通过非银金融机构和网络平台代销,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增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目前华夏银行一方面加大零售、对公等传统渠道的理财产品销售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拓展行外代销渠道,构建面向机构客户的直销团队,同时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手机银行、手机APP等线上渠道,形成覆盖行内行外、线上线下的产品销售渠道网络,有效提升龙盈理财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六)运营系统智能化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趋成熟,金融科技的运用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华夏银行正在搭建覆盖理财业务全流程的功能强大、运行高效的IT系统,并积极推进IT系统的智能化,在智能获客、智能投顾、智能客服、智能投研和智能风控等方面全面布局,以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
责任编辑:牧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