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i 北方网官方网站!
  • 登陆企业邮局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站
####.##.##
i北方网官方账号
当前位置:首页>深度

大河不只是大河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6-12-22  浏览:90598  字体【 【关闭】
 

作者:李旭之


  今天上班下了公交后,在路口转过弯来,没走几步,从身边站着的两个中老年妇女中处传来了一句歌,“这是美丽的祖国”,我没有停下脚步,歌声在渐远中渐弱。不用查问,这歌是《我的祖国》。就是这首歌,两天来因为龙应台而又热了起来。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香港大学演讲《一首歌,一个时代》,出乎她意料,当她问听众的时候,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回应说,自己的启蒙歌曲是《我的祖国》,随后观众合唱起这首歌。龙应台对这首歌的现场反应,先是问“真的吗?”,再问“《我的祖国》怎么唱?头一句是什么?”而后歌声响起,随之是龙应台大笑,“我们鼓掌一下好不好!多好啊!”只看到这里也就罢了。但是,演讲现场龙应台的笑,被她自己18日在《南方周末》专门就此事发表的《大河就是大河》给点破了。从她在《大河就是大河》的立场上,看她当时的笑,作为一名视频前观众的我,倒感觉龙应台该是很可怜的,因为那种笑是强颜之笑,是与心里的恨反着而表演出的假笑,是她圆场子的笑。
  龙应台是台湾地区有名的作家,大陆也有她的很多读者,我对龙应台的印象也并不算坏,记得还曾看过她的《<红灯记>在台北》。但这次,龙应台的形象一下子在我心中差了。她演讲的歌,不仅是歌,而且还是一个时代,而突然冒出的《我的祖国》,她说只是歌,因此被她掐去了时代。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自从传唱以来,这首歌就成为了代表社会主义新中国新的精神面貌的经典歌曲,成为了劳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保卫祖国的精神动力。即使减去它的时代背景,这首歌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应该是给出赞扬的。由此一点,也就明白了当年还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人为什么也会传唱它。这种歌带给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歌曲意境,恐怕是中国五千年来第一次才有的。中国是文学大国,历代文学作品读也都不完,但是将家国情怀上升到《我的祖国》里的境界,即使杜甫、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也远不及。因为这是一个将全部的新中国的人们共同凝聚起来,共同去追求实现一个共同社会理想的崭新时代,是使中国人第一次将家和国统一起来的时代。而成长于台湾的龙应台她不懂,启蒙她懂的是反攻大陆的歌曲,所以她“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一首‘红歌’”。
  身在台湾的龙应台也有“红歌”的念头,说明她紧跟了大陆的步伐,她的感觉也是跟大陆人是一样,很准的,“身为大学副校长的周伟立在一千个师生面前不避讳地说自己的启蒙歌曲是一首‘红歌’,需要勇气。”,岂止说出“红歌”“需要勇气”,在公众场合说出“毛主席”三个字恐怕也是需要勇气的吧,尽管人人手里都时刻在用着有他老人家头像的钞票。
  这种现象的确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是很怪异的,而独在中国“需要勇气”却倒是成了正常。
  因为《我的祖国》里的那种家国情怀在今天的中国是不存在了。龙应台感觉又很准地感觉到了这种不存在,两岸差距是越来越小了。
  龙应台能在《南方周末》发表《大河就是大河》给中国社会看,因为她号准了中国社会的脉动,跟中国当代文学的套路“文学只是文学”一样,所以“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罢了”。
  若夫“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罢了”,那么中国也就将进入历史上的那种家国分离的常态了。一些人常问之下的“我爱国,国爱我吗?”,又该将如何作答呢?悲夫!




责任编辑:兴中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szj@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i 北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视频举报 电话:156-04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