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i 北方网官方网站!
  • 登陆企业邮局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站
####.##.##
i北方网官方账号
当前位置:首页>深度

《大鸨,在烟雾中求生与繁殖》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7-01-05  浏览:84123  字体【 【关闭】
 

i北方网特约记者:翟铁民(兴安通讯站


    引子:在野生鸟类的世界里,大鸨对以往求偶地的眷恋可谓是首屈一指了,它们年复一年故地重游,不断地演绎着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过去,每年的3—5月是大鸨求偶交配的季节,特别是“五一节”前后,更是大鸨谈婚论嫁的繁忙时期。位于兴安盟扎赉特旗的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是新绿渐呈。大鸨们三五成群,在一起你情我爱好不热闹。


    现如今,每到大鸨的求偶季节,也是农民开始烧荒,春耕播种的日子,所以这里总是天昏地暗、浓烟翻滚。满天焦糊的气流直呛眼睛和鼻子,很像是刚刚结束战斗的沙场,一片狼藉。然而,具有古老传统基因、喜欢怀旧的大鸨,还是像往年一样成双结对,张弛并炫耀着美丽的繁殖羽,回到这里寻找初恋时候的影子……
    大鸨的求偶地一般在地势开阔,牧草低矮,风力比较小的地带。求偶地是大鸨在求偶期展示美丽与实力的大舞台,亮翅比美、角斗争雄都要在这里举行。大鸨的求偶活动热闹非凡,很像是草原牧民的那达慕大会。另一方面,大鸨又很念旧情,尤喜故地重游,即使求偶地环境不断恶化也不会另择别处。     
    这些年来,有很多草牧场被开垦成为农田,生产过剩导致农作物秸秆无法处置。于是,就地焚烧就成了法不责众的一种处理方式。



    在到处烟雾弥漫的世界里,进入求偶期的大鸨恋恋不舍地眺望着昔日产生爱情的伊甸园,久久不肯离去。大鸨的喉管早已退化,不能够发出声音,形体动作是它们的一种交流方式。像这样长久驻足、时而颤动头部的动作,似乎是在抱怨人类:你们凭什么要无休止地破坏大自然?为什么要焚烧这里?为何不能让我们重温往日爱情的滋味呢?



    这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权管鸟儿,却无权管理农民、牧民和土地,对于大面积燃烧秸秆,也非常无奈。这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农田开始耕种,地里没有了散落的植物果实(大鸨最喜欢吃绿豆和大豆),昆虫此时还没有出来,而大鸨的食量又很大。于是,保护区就在求偶地附近设置了投食点,投放食物设法留住大鸨。究竟能有多少大鸨吃到这些食物,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对于野生动物来说,人工投食并不是确保它们生存的最好选择。
    在先期烧过的草原上,已经长出了绿草和狼毒花。这两只大鸨在绿地的周边徘徊,也许它们在考察,将来这里能否成为它们新的求偶地。



    从摄影角度来看,拍摄难度非常大。这里看似北国初春特有的嫩绿鹅黄美景,但拍出来的照片百分之百都是虚的,因为燃烧秸秆的热浪气流与浓烟结合,形成了严重的扰流。即使能够靠近鸟儿拍摄,也拍不清晰。我在整个春季靠得最近的一次拍摄,距离大鸨约七、八十米远,这样近的距离十分难得,但是,由于受到扰流的影响,图片的清晰度还是不够高。

     我的鸟友“星灯火”是兴安盟的植被专家。他说:狼毒花盛开的地方,草场就开始退化了。




     这里是去年烧过的草原,今年狼毒花先于牧草长出来了。牧民朋友给我讲述了个中原因,狼毒花的生命力远远超过牧草,当野火烧过之后,牧草的根部大多被烧死了,而狼毒花却安然无恙。看来这片草原的狼毒花已经开始肆孽,强压牧草,逐步占居了这块宝地。

    大鸨是典型的草原鸟类,繁殖期的大鸨主要依赖草原上的昆虫来补充蛋白质,并靠花草的嫩叶果腹和摄取维生素,大鸨离不开草原。而现实中的草原退化问题非常严重,加之人类无休止的开荒种地、过度放牧等等,使大鸨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面对这些灾难,鸟儿哽咽无声,只能用形体动作向天发问:是谁毁了我们的求偶地?


    结束语: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改变大自然,但是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尽己所能去保护大自然…… 



责任编辑:东方醒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szj@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i 北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视频举报 电话:156-04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