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包乌兰
技能是立身之本,就业之基。2023年以来,通辽市人社部门以培养技能人才和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大力推动“政校企”合作,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定向培养人才,初步形成“人才共有、设备共用、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模式,为建设高质量通辽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近日,通辽市举行“政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联盟集体签约仪式,政府、院校、企业三方代表现场签约。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三方融合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开启了相互成就、彼此赋能的崭新篇章。
立足需求,定向培养。随着通辽市“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深入,通辽市母婴堂职业培训学校与家政中心、月子会所、康养机构等13家服务型企业合作开设了“订单班”。学员们在培训学校学习掌握职业技能,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合格者获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而后直接入职企业。
开鲁县麦新镇苏家堡村的马洪霞就是通过“订单班”,成功实现了就业。“我儿子考上大学后家里的开销大了,就想着出来找工作贴补家用。”2023年3月,马洪霞报名参加了母婴护理和育婴师技能培训班,认定考试合格后成功入职通辽市爱心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现在每月工资6000元,还有节假日,特别有成就感,老家的姐妹们也都想过来学习。”马洪霞靠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用心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信任,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实现了人生价值。
据了解,2023年以来,通辽市母婴堂职业培训学校已开设病人陪护员、育婴员、母婴护理等专业“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班8期,累计培训学员318人,学员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全部输送至企业就业。
“人社部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资源要素,广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全力打通技能人才培养供给‘最后一公里’。”通辽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赵新宇介绍道。
通辽市大力推动“政校企”合作,多途径拓宽人才交流合作。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17场,其中,线上5场、线下12场,服务用人单位49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6635个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551人次。上半年,赴内蒙古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自治区内外高校开展引才宣传推介活动,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35名。吸引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55人进行实习实践。
“‘政校企’合作是提升技能水平、发展特色产业的助推器。下一步,通辽市人社部门将紧盯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岗位需求,不断扩大校企合作‘朋友圈’、筑牢人力资源‘蓄水池’、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通辽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就业中心主任王向宏说。
截至7月底,通辽市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优势,先后对接行业、企业单位100余家次,学徒制培训已开班443人,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达10698人次,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展翅行动)发放补贴850万元,受益4954人。
责任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