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i 北方网官方网站!
  • 登陆企业邮局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站
####.##.##
i北方网官方账号
当前位置:首页>龙头企业

浑善达克今犹在 只是容颜改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3-09-27  浏览:6213  字体【 【关闭】
 
作者:刘博
沙障坡下秋草黄,牧人丰收打草忙。
忙碌中的巴特玛吉德咋也没想到,5年前还是寸草不生的地方,几天里竟打了1500多捆牧草。望着北坡上绵延数十里的沙障,他感慨道:“明年这400亩地还能打出更多草。”
昔日沙窝子,如今打草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那日图苏木葫芦斯台嘎查,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腹地,自2019年起经过围栏、沙障、补播、施肥,已治理沙地46000多亩。来自正蓝旗草原工作站的呼格吉勒说:“附近6个苏木共24个嘎查都在同步由黄转绿中,成效显著。”
数得见的沙地,星星点点;望不尽的草木,郁郁葱葱。穿越浑善达克,变化的不仅仅是颜色,治理二十载,沙海变绿洲,浑善达克今犹在,只是容颜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科学部署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总面积5766万亩的浑善达克沙地,其中锡林郭勒盟境内就有4809万亩,作为打好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累计治理浑善达克沙地2330万亩,锡林郭勒盟境内浑善达克沙地一半区域绿意盎然、重获新生。
数得清的斑驳 望不尽的生机
初秋,正蓝旗桑根达来镇额尔登达来嘎查夏营盘地,一道绵延数公里的围栏,让两片隔开的草场形成了鲜明反差。
栏内,围封起来的3000亩土地,十余种固沙植物在此扎根,无处落脚的灌木丛有一人高。栏外,4.9万亩草畜平衡区的生态虽大为改善,和栏内植被的高度、密度、种类相比,仍不在一个量级。
让生态效益衍生经济效益,正蓝旗林草局局长朱景新指着远处一块治理中的沙地说:“10年前栏内的情况还不如那片沙丘,植被覆盖率低于5%,如今项目区被多种根系深、抗旱能力强的植被覆盖,黄柳、红柳、杨柴等植被的每亩地能产0.5吨饲料原料。”
在正蓝旗境内,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区内草的平均高度由十多年前的15厘米升至25厘米,植被盖度由30%提升到60%。朱景新说:“下一步我们将在草畜平衡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强化各区域视频监控,提高沙地治理精准度。”
在高格斯台河、巴音河等水系区域,每隔一段路程就能遇见径流、湖泊周围的山色常绿、飞鸟栖息,草丛中蜿蜒而过的河水流量逐年增长。当地摄影家管永新告诉记者:“拍浑善达克十几年了,最直观的感受是前几年拍的沙景多,这几年植被和水景多,以前拍到的都是‘绝版’的沙地照片,因为现在都变成草地了。”
多伦湖畔,山岭之上,一阵阵清脆鸟鸣,一片片莽莽葱绿。十几年来,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多伦县硬是在茫茫沙地上营造出225万亩的人工林海,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现在的37.9%。
从“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如今,良好的生态在多伦县已成绝对优势,副县长李宝山说:“下一步将重点对仅存的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及固定沙地实行工程措施全覆盖,全方位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争提前打赢境内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
从被动防御到转守为攻,2000年以来,锡林郭勒盟依托国家、自治区项目和政策支持,坚持自然修复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累计治理浑善达克沙地2330万亩,其中林业治理面积1410万亩、草原治理面积920万亩,沙地南缘形成了长420公里、宽1至10公里的生态防护体系,横跨5个旗县的生态防护体系初步形成,锡林郭勒盟境内一半浑善达克沙地已成绿洲。
守好生态 也要端好饭碗
初秋,正蓝旗那日图苏木高格斯台嘎查,牧民哈斯巴特尔的上千亩青贮又丰收了,他告诉记者:“我种植青贮快40年了,改变了过去沙窝子牲畜‘夏季吃饱、秋季吃肥、冬季消瘦、春季死亡’的现象。”
地处浑善达克沙地,牲畜头数逐年增长,一度成为高格斯台嘎查草畜矛盾的焦点。为了增加牲畜的口粮,早在1984年哈斯巴特尔就搞起了高产饲料青贮种植,10亩青贮亩产达2650公斤,从当年冬季到来年开春,喂青贮的牲畜和仔畜存活率均达到了100%。
从被迫转变到主动求变,如何找准生态与生产的平衡点?多年来,优化种养结构,少养精养优养成为“沙地牧民们”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减羊增牛”是沙窝子里牧业发展的关键。哈斯巴特尔说:“我养的牛良改率达90%,现在嘎查已有9个肉牛核心群。”
近10年来,锡林郭勒盟积极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考虑生态修复与牧民增收两者关系,大力实施“减羊增牛”战略,2020年牧业年度浑善达克沙地内9个旗县市牲畜头数压减至686万头只,较2000年减少389万头只,严格控制在生态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把建设生态屏障、带动群众致富和产业后续发展统筹起来,关键要解决好“种什么、谁来种、在哪种”的问题。在多伦县蔡木山乡铁公泡子村,如今逐年增加的林场,不仅引来狍子、狐狸等野生动物栖息,也引来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契机。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国琴带着记者参观了该村的19万亩林场,她说:“我们通过从东北引进红松苗子和樟子松嫁接,提高了松子产量,销路也广。目前全村的植被覆盖率由过去的不足20%提升到90%以上,每家都有几百亩林子,以前是黄色土窝子,现在都是绿色‘聚宝盆’。”
林下经济搞得如何?李国琴说:“我们在林间种植了800多亩药材,有防风、苦参、黄芪、赤芍等,涉及7户农民,下一步县里计划和北京同仁堂合作,林下药材也会有更好的销路。”
早在2010年,多伦县启动实施了以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为主的生态建设工程,采取“花钱买活树”的方法,吸引和培育30余家区内外绿化企业、55个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参与林业工程建设。下一步,该县将对原有生态成果进行升级改造,同步实施退化林修复、中幼林抚育、灌木林平茬,力争建成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防护体系。
走一步 看三步
从“小水泡子”到观景湖,正蓝旗洪图淖尔,如今成了摄影、露营的好去处。
9月,来自北京的吴先生再次来到这里,与他的两位意大利邻居在洪图淖尔支起桌椅、面朝湖畔、围炉煮茶,他告诉记者:“朋友在附近开办了露营地,这片水域我来了两三次,现在水比以往多了,周围植被和水鸟也多了。”
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腹地拥有众多沙泉、小湖和沼泽,南部衍生出一望无际的森林,如今的浑善达克,已是辽阔草原锡林郭勒的十大网红打卡地。如何让生态效益激发发展后劲?旅游业将是沙地治理后的重要选择。
在赛音胡图嘎苏木巴音苏日格嘎查,青年牧民呼和图噶被父“逼迫养鸡”的故事闻名乡间。在他家的牧场上,散养鸡不仅能为牧草施肥,还能改善土质,增加植被多样性,在中国科学院的技术指导下,2010年他成立合作社带动牧民在禁牧区养鸡,形成了养鸡涵养草场、打草喂牛卖钱的良性循环。
草场恢复后,“牧鸡人”呼和图噶开启了新事业,利用沙地草原特色风景建民宿,并利用网络宣传推广“牧人之家”和特色养殖。他说:“一个夏天我这已接待了2000多名游客,因为我的介绍上写着嘎查党支部书记,网上订民宿的远方游客很信任我,旅游点在携程网上的评分也很高,吸引了京津冀等地的游客来这里捡鸡蛋、吃鸡、骑马、住蒙古包、赏星空。”
打好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既是生态修复工程,也是造福当地群众的机遇。以生态修复撬动发展契机,不得不提多伦县滦源镇大孤山村,紧邻多伦湖的区位优势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享受到了生态环境改善后的红利。
2000年时大孤山沙化严重,沙地占到了全村土地总面积的85%,村委会副主任林广回忆道:“有几年降水稀少、牲畜超载,植被也不像现在这么成林成片,随着各项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生态逐年好转,现在沙地都找不到了。”
目前,大孤山村从事旅游业的村民已发展到40多家,全村旅游业收入累计上千万元,称得上多伦县“旅游第一村”,今年进村游览和吃住的游客已突破10万人。

责任编辑:李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szj@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i 北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视频举报 电话:156-04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