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河口村的俏手娘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圆润可爱的寿桃、憨态可掬的兔子、排列整齐的枣山等各式各样充满美好寓意的花馍馍,犹如花样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
“自从开始制作售卖花馍后,逢年过节大家都会来合作社定制,一些周边盟市的顾客也会经常打来订购电话,每年能收入20多万元,我还招呼村里的姐妹们加入进来,想着让大家一起致富。”俏手娘合作社的负责人杨晓娟笑着说。
托克托县河口村花馍馍非遗传承人杨晓娟正在制作具有龙年形象的花馍。(摄影:乌力更)
杨晓娟是如何开始办花馍合作社的?
这还要从当地过年吃花馍的习俗讲起,花馍作为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有着吉祥如意、富贵团圆等许多美好的寓意,所以在托克托县家家户户都有过年吃花馍的习俗。杨晓娟的母亲是一名面点师傅,耳濡目染下,她也特别喜欢做面点,制作一些简单的花馍更是不在话下。参加工作后,一次回家过年,一家人正准备过年要吃的花馍时,她突然意识到,做花馍考验技艺、还费时费力,现在人们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能在过年做花馍,而且当时托克托县也没有专门的花馍工厂店面,人们除了自己做就没法吃上,她突发奇想,自己有技术、当地有市场,为什么不能开一个花馍制作销售的厂子呢?
心动不如行动,瞄准了这个商机,杨晓娟便决定辞职回乡创业,了解到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很多好政策,她先跟河口村党支部书记谈了自己制作销售花馍的想法,党支部书记非常赞同,建议她通过办合作社的方式创业,而且在工厂选址、事项审批等事情上,党支部不断给她出谋划策,沟通洽谈。杨晓娟一直以来想要为自己的家乡做些贡献,在有了办合作社的想法后,她第一时间想到要把工厂开在河口村,村党支部协商一致后,决定将一部分闲置集体土地出租给杨晓娟办厂,这样既能增加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还能带动村民就业。
经过选址、建厂、购买机器、雇佣工人后,2018年9月,俏手娘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当时马上要迎来中秋节,杨晓娟想着趁过节人们走亲访友时,推销自己的花馍,从而打开市场,在第一批产品做好后,她通过微信朋友圈广泛宣传,但顾客很少,销量也低,随着中秋节的结束,第一批花馍就这样砸在了手里。
“当时,我第一次批量做花馍,手艺确实还不行,而且没在销售上下功夫,不懂销售技巧,市场没打开。”杨晓娟认真反思,发现问题后重振旗鼓,先着手提升自己的花馍技艺,不仅多次走访周围多个村子与老人请教花馍的来历、寓意、做法,还专门前往山西朔州跟花馍艺人取经,学成后,制作的花馍色泽、品相、口感都更上一层楼。等到2019年春节,杨晓娟吸取上次销售失败的教训,提前发动周围人帮自己宣传,在县城里也开了店铺,而且还求助妇联、工会等部门帮自己打开知名度,扩大销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春节期间,杨晓娟一共卖出了近1万的产品,总收入达10万元,而且好评如潮,顾客纷纷提到过年吃花馍更有年味了。
托克托县河口村花馍馍非遗传承人杨晓娟正在手工制作“枣山”花馍。(摄影:乌力更)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花馍,她尝试举办花馍比赛、开设花馍体验课,还通过网络平台直播科普花馍,为花馍带货。在杨晓娟的努力下,2020年7月,俏手娘合作社被呼和浩特市文化遗产中心列入非遗传习所,2021年5月,托克托县花馍被正式列入市级非遗名录,杨晓娟也成为了市级非遗传承人,如今合作社全年综合收入可达100万元,在杨晓娟的带动下,河口村有20多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村内妇女利用农闲时间在家门口便实现了就业、赚钱。
造型各异的花馍。(摄影:乌力更)
杨晓娟在创业创收的同时,还不忘把非遗技艺发扬光大,为了让花馍得到更好传承,她在合作社开设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每年联合幼儿园、小学举办多场花馍制作体验课程,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非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激发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技艺的传承中,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如今,托克托县花馍焕发了新的生机,而且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底蕴,花馍技艺也被更多的人学习和传承,花馍不仅“蒸”出了一条致富路,还让幸福生活“蒸蒸日上”。(赵春艳 乌力更)
责任编辑: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