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易,高古难;造型易,传神难。”笔墨中追求造型,艺术的"变"才是"不变"的永恒。朱家骞老师骨法中追求灵动,造型中追求传神,以新时代的语汇,用传统笔墨构建的新图式、新面貌,让我们耳目一新。笔下不管是笔墨酣畅淋漓的"花鸟鱼虫",还是气韵高古的"梅兰竹菊",总是充满诗情画意,总是让人觉得陌生而又真实,有喷薄欲出的笔墨神韵,又有生动传神的笔墨造型。积年累月地心追手摩在花鸟画的艺术界中,通过自己的笔墨聚焦震撼人心的精神诉求,进而表达对时代的感受。我想这就是对"笔墨当随时代"最好的诠释。今天就中国画的传统创新,有幸专访朱家骞老师。
记者:您先从宏观上,结合时代精神和笔下的花鸟鱼虫,就传承、创新这两大问题,说说您的看法。
朱家骞:当今,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时代,举国上下各行各业为之努力奋斗。《袭古创新》纪录片遴选了当今国内一流的书画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实践认识当中,对传承和创新中国画进行了深层次的阐述,对中国画的传承创新,拨乱反正,可以说起到引领的关键作用,这是复兴中国画的正确方向。
朱家骞: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古才能变今。古不能用"旧"一概而论,花鸟鱼虫这些物种从古至今没有变,仍然是历代画家喜闻乐见的绘画素材,只所以不厌其烦地进行再创作,皆因花鸟鱼虫,梅兰竹菊赋予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象征和寓意。大自然给予人类山花烂漫,鸟语花香,人们养花种草,观鱼赏花。无论自然的还是人工栽培的,都是人们喜爱的与日常生活习习相宜,也是花鸟画家为大众提供精神食粮的重点表现对象。艺术品既有物质形态的一面,更深层次则属于精神的一种生命力。一花一叶,一草一木,禽鸟鱼虫,万物皆有"灵性"的,"非人独有也。"
朱家骞:泱泱大国,历史悠久,通古变今。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几千年创造和沿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任何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代代有成就的大师都是具有扎实的传统基础,方向明确,脉络清晰。近现代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都是通古变今之大家。潘天寿在花鸟画里巨大成就体现在:
朱家骞:黄宾虹对绘画史更有深入研究,不论写生还是临创,皆因通古而悟"古人之法",晚年之作完全是自我诠释。真正做到"实中之虚""虚中之实"的阴阳双畅,他的山水画"节节有呼吸"有气脉,有韵律,有灵通,有创新。
朱家骞:齐白石的虾,李苦禅的鹰,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他们的作品既有笔墨精神的传承,也有天真自然醇厚的文人画气息,更有骨力,气韵生动的现代感。都是通古创新具有独特的千古绝创,值得认真学习借鉴。
朱家骞:临古也是一次再创新,同时把自己的写生,速写积累的素材加以溶合,使它产生新意。凡描摩拘泥原作则只能照搬照抄,结果是"泥古不化"。
朱家骞: 画史有"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之分,诗书画印四绝一体的文人画派兴盛,提倡素淡清雅,笔简意浓,推动了历代大师的推陈出新,造就了林良吕纪的珍禽异鸟,青藤白阳,八大的墨禽墨花,扬州八怪,吴门的水墨花鸟,梅兰竹菊的逸笔草草,直接影响到今天。
朱家骞: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长大在山区,对原野山林中的花鸟十分喜爱, 冬天大雪积院,满地银光,片甲之地会惊落起无数只麻雀,喜鹊与鸡争食之景,野坡沟壑里经常会惊飞起几只野鸡,野鸟,野兔,野狐等那种"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自由带给我无限的快慰。在中国传统绘画里,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大多通过花鸟类的题材表现出来的,历代画家们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悟寄情于花鸟之中。我有机缘多次转碾大学,画院读书升造,故对文人画更喜欢。
朱家骞: 花鸟画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不受客观形象束缚,笔墨随意挥洒,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用画笔将身边这些点点滴滴凝固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流传下来,以飨大众。
朱家骞: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核心要害是擅用笔墨,"清逸古雅,苍润厚重″是"笔墨意境″和"诗化意境"的完美结合。真正懂画的人都在品味笔墨,欣赏意境。"逸韵天成,素朴归真"是从笔墨中展现。笔墨取决于人品,天赋,才情,修养,一生的积累,综合体现画家的个性品质,有什么个性,就有什么笔墨,笔墨既出,风格即现,"笔墨入胜境,必定超自然"。
朱家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对自然具象之美通过写生进行高度的取舍提炼,画家要积累大量的写生速写稿,为其提供创作素材,这一步十分重要,也是绘画三要素"临摹、写生、创作"重中之重。写生也是一次次再创作的过程,大道至简,取舍得当。创作时注重对花鸟"形、情、趣、势"的精神状态的写照,表现时遵循"似与不似之间"的妙境,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
朱家骞:画史,画论留下的中国画绘画理论技法相当丰厚,是打通绘画当中疑难的金钥匙,也是学画人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要求。"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画有三品,四难,六要六长,十二忌,二十四画品。悟透画理精深,实夺天地灵秀。作画得形易,得神难,写意画得神更难。画画就象木桶原理一样,任何一块短板,都会漏水的,难以成桶。能悟"此理",一片光明。天地赋予人的"精、气、神"三种物质能量,也是释家修行,修炼的人体本质能量的"光、音、色"。必须在日常生活工作的消耗中得以补充和提升。太极推手听息听劲才是"四两拨千斤"的真功夫;长期真、草、隶、篆、行、楷书法的历练,力挽万牛,入木三分,对物象的形,筋,骨,肉,皮,色,如疱丁解牛,了如指掌,落笔定形,才能"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朱家骞:破万卷书,行万里路,方下笔才有神。能量是苦练,修炼,历练的累积,画家正能量的高低决定画面里的神韵品质,能量不足,神韵分离。故有"人品不高,笔墨不佳,气韵不清,意境不深"这个道理。
朱家骞:宏扬什么?继承什么?抵御什么?创新发展什么?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使命。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应是文化的复兴,让高雅文化占领制高点,提升大众对中国画的欣赏与鉴赏能力,高雅文化艺术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记者:从古到今,但凡能让我们记住的绘画艺术大师,无不在进行"时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结合而创作出"千古绝唱"。您的作品极具个人风貌,观众不管多远,一看就知道这是您笔下之美,辨识度很高,视觉冲击力很强,近看又能夺目逼真,会议室挂您的作品生机盎然,充满活力,老百姓的客厅挂您的作品高雅别致,这与我们的纪录片"让高雅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的立意非常吻合。谈谈您是如何把当代绘画语言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的?这些结合在您的作品中具体有哪些体现(用笔用墨,设色布局,可以结合总要的代表作品展示分享)?
朱家骞:个人绘画风格是经年累月自然而然的在实践当中形成,刻意是追求不到的。这和画家的思想、观念、追求、爱好、以及形式的表现(用笔用墨,设色布局)是个有机的整体。毕业后画过上万幅儿童连环画,小说文学插图,外国文学改编故事连环画、插图,要求对故事情节、主题、主体、人物形象塑造、环境、布局、道具等等都要精准,这要求画家必须常期走进图书馆,书店,博物馆,地摊,寻觅着蛛丝马迹的相关资料与信息,这对主题创作构图布局能力有极大的提升。多年民间剪纸,草原风情,平面构成,夸张变形,二维平面空间的切割,装饰纹理的镂空,侧脸双眼的抽象,都在潜衣默化地影响。尤其是青藤八大大写意的风格,反映画家个人的精神风貌,大胆而超越,淋漓尽致地为中国写意画树立最高丰碑。我有种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几千年代代都是登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都是吸收传统精华来反映现代时空的物象,才有真正的创新。人是现代人,感情是现代的,高科技带来的物质文明,没有哪一位画家能回到过去的原点,骨子里滿满的现代烙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时代的要求。但不管怎样创新,真、善、美的优秀作品,它的精神价值是穿越时空的永恒。
记者:不管鸿篇巨制,还是秋毫小幅,您的作品让人觉得亲切自然,不躁气,不俗气,不做作,这种无以言表的韵味,在探索中有困惑吗?如果有,您困惑在哪?
朱家骞:"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绘画创新的路上,人物画,山水画都有一定的难度,但仍然空间不小。唯独花鸟画这个万年不变的素材,历经千年的积淀,有历史的丰碑和难以愈越的高峰。这是我的困惑与前进中的坎途。但我认识了高峰,临近了高峰,既定的目标可能一生都达不到,干不完。然而"艺无止境,学无止境,画无止境"是真正的画家去一生的追求。李可染先生跟齐白石学艺只得一字功"慢";少陵诗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今人用之图利,岂能得画中之妙耶!松雪云:"要知从事笔墨者,初十年但得略识笔墨性情,又十年而规模粗备,又十年而神理少得,三十年后乃可几于变化。此其大概也。″功深火到,自有不可磨灭光景。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开弓没有回头箭,便是策马奔前方。不为名利驱使,不被外事束缚,画自已喜欢的东西,可达逸心补劳之休。用王冕的话"不让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画训云:"墨韵既足,设色可,不设色亦可。"故我的作品不躁,不火,不俗,不做作。
朱家骞:老子曰:“知白守黑,为天下式。”"知白守黑"是宇宙终极永恒的色彩,黑头发,白眼仁,黄种人决定你是东方人的特性,而创造的中国写意水墨画,是东方文明璀璨的明珠,是带给全人类智慧的结晶。时下,照像术和油画家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的绚丽色彩,已经让人眼花瞭乱,五光十色,霓虹灯下的水泥墙居室让人喘不过气来,现代化车水马龙快速的生活节奏让人躁动,让人焦虑。回归大自然是人们急切的盼望,旅游热,旅游堵就是现状,我想在这艳丽的环境中观赏几幅精美雅致的中国写意画,水墨画,一定会象到深山老林中吸了一次強氧吧而赏心乐目,神清气畅。宗炳提倡的"卧遊"山水画,大概其意相同吧。 责任编辑: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