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i 北方网官方网站!
  • 登陆企业邮局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站
####.##.##
i北方网官方账号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项目>今日头条

牢记嘱托闯新路 感恩奋进进中游 | 一片田的金色密码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4-06-05  浏览:6400  字体【 【关闭】
 
时序更替、草木勃发,北疆沃野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温室大棚改造,一批批现代农业项目加速发展;从制种到种植,一个个标准化现代产业园提档升级;从零星到“批量”,一个个绿色农畜产品品牌“焕颜”出发……


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试验田里,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田间观察。(摄影:张蜀雁)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好农牧业优势,从土地、科技、种源、水、草等方面入手,稳步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这为内蒙古全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凝聚了力量。
关心与关怀,化作前行动力。一年来,内蒙古紧扣“地、水、种”“粮、肉、奶”6个重点,树牢工业化思维、链式思维、市场化思维,强化政策体系、组织领导、多元投入、科技装备、深化改革等保障,构建以生态农牧业为引领,农牧业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链多元发展的农业体系。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谷子课题组成员查看谷子长势。(摄影:孟和朝鲁)

科技引领,锻造农牧业新质生产力
在内蒙古的广袤原野上,现代农牧业技术的应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呼伦贝尔农垦苏沁农牧场公司的智慧农业信息室,一块LED大屏十分“吸睛”。它与安装在农田里的智能监测系统联动,随时采集各田块的土壤墒情、作物的生长情况、作业机车的运行轨迹等农情信息,田间数据在此汇总储存。
农田里装上“智慧大脑”有啥不一样?“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看数据。你看,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当前监测到的土壤情况。用大数据进行生产过程管控,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精准高效。”正在利用智慧农业信息平台汇总数据的技术员王宏伟说。
为了让农业生产更“智慧”,该农牧场“量身定制”搭建起一个集耕地监测、自动化灌溉、农机管理、农产品溯源等农事操作与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今年,农牧场计划种植大麦、小麦、油菜等作物,播种面积将达到34.11万亩。我们正利用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对各地土壤进行综合分析测算,生成土壤适应性评价图,结合前茬种植作物实际情况研判适宜播种作物。基于数据研判结果,各生产队可提前谋划作物种植布局,抢抓农时开展春播,并根据田间要素变化精准调整作物管理措施,优化农业资源投入。”该农牧场农业副总经理尹虹升介绍说。
农田里充满“科技范儿”已经不是新鲜事儿。如今,生物育种、精准灌溉、无人机植保等科技感十足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北疆沃野遍地开花,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科技竞争力,激发农业绿色发展动能。
科技引领锻造农牧业新质生产力。一年来,内蒙古以科技为支撑,让更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赋能农业生产,着力打造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现代智慧农业新样板。
种业强起来。2023年,内蒙古启动了11个育种联合攻关和13项“揭榜挂帅”工程,乌珠穆沁羊、蒙古马、华子鱼分别入选国家十大优异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名录,马铃薯、大豆良种繁育面积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三;国家肉羊遗传评估中心和肉牛、肉羊生产性能测定中心落户内蒙古,科技创新有效加强。
科技用起来。2023年,内蒙古创建8个农牧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186个长期稳定的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成启用,并开展科研项目70项、申请专利97项、发布标准12项。内蒙古还首创农牧业“科技110”服务模式,打通助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塞外粮仓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悄然改变:夯实种业基础、强化技术创新、推进模式升级……一场科技赋能的提质增效变革,正在内蒙古大地蔓延开来。

呼和浩特市赛音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网纹瓜上市。(摄影:孟和朝鲁)

三产融合,农牧业产业链日渐成势
今年4月,《关于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绩效评估情况的通报》公布,在全国49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绩效评估中,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杭锦后旗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别位列第四名、第十一名和第十五名,并争取到中央财政产业园中期创建奖补资金6000万元。
此次中期评估重点审核产业融合、技术装备、绿色发展、联农带农、要素集聚、资金使用、组织管理、模式探索和材料完整性等方面内容。和林格尔县、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杭锦后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务实高效推进创建工作,如期实现了阶段性创设目标。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内蒙古将国家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已构建起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上下联动、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建设格局。目前,内蒙古已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41个,带动各地建设了50个产业特色鲜明、要素聚集、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盟市、旗县现代农牧业产业园。
高标准谋划推进产业园建设的背后,是内蒙古补链条、聚集群,不断健全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的坚实步伐。
内蒙古以链式思维抓产业,做大做强奶业产业链,“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链条发力;做大做强肉牛、肉羊产业链,提高资源整合度和发展集中度,推进种养加销全链条发展;做大做强林草产业链,一手抓“为养而种”、一手抓“生态惠牧”,大力发展生态草业……从蓝图到实践,农牧业产业链日渐成势。
以农为体,以融为用,聚合优势要素,打通产业环节,不断提升粮食的供给能力和产业韧性,始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连前端,内蒙古正在推动建设奶业、肉羊、肉牛、马铃薯、羊绒等重点产业链,做强奶业、玉米2个千亿级和肉羊、肉牛、马铃薯、小麦等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生产体系不断完善,有效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

内蒙古特色农畜产品受到顾客青睐。(摄影:孟和朝鲁)

品牌赋能,“内蒙古味道”香飘世界
爱上内蒙古,从爱上“内蒙古味道”开始。
锡林郭勒羊肉、呼伦贝尔草原羊肉、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兴安盟大米、敖汉小米、乌海葡萄、河套向日葵、达茂草原羊……这些区域公用品牌成就了餐桌上令人难忘的“内蒙古味道”。
今年的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优绿色生态的“蒙”字标品牌。唱响“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实施商标品牌价值提升和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让更多品牌叫得响、立得住、能赢人、可长久,让来自大草原的好味道香飘万里、誉满全球。
4月12日,来自12个盟市的80余家企业携300多种特色农产品、预制菜产品亮相食博会·预博会,为海内外与会者带来“草原盛宴”;
4月25日,“绿品出塞——内蒙古优质特色农畜产品进京”活动在北京举办,拉开了2024年京蒙协作消费帮扶助农增收系列活动的序幕,现场签约额超8000万元;
5月10日,“蒙”字标大草原优品亮相第八届中国品牌日。作为内蒙古品牌的重点板块,自治区农牧厅组织13家企业200多种产品亮相展区,充分展示了内蒙古绿色优质农畜产品品牌风采;
……
树起一个品牌,激活一片市场。农牧业品牌建设既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迫切需要。内蒙古健全品牌建设体系和评价机制,完善农牧业品牌目录制度,助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以区域品牌为带动、以企业品牌为主体、以产品品牌为基础,内蒙古按照上下有层级、区域有特色、整体有优势的品牌建设总体布局,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质量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让“蒙”字标成为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的“代名词”。
数字说话。内蒙古720个农畜产品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2023年新认证绿色食品产品319个、产量44.46万吨,有机农产品342个、产量304.88万吨。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进行机械化秋收。(摄影:王敏)

走绿色路、打优质牌,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的“硬招牌”正在立起来、亮起来,从田园到餐桌,内蒙古的农畜产品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者韩雪茹

责任编辑:江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szj@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i 北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视频举报 电话:156-04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