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锡良
最近以来,全国各地都流传着“环保风暴”的说法,中小企业发达的地区表现更为突出,这股风暴又渐渐传递到其它省市,引起的震动非常大,影响也比较带有全局性。
如果单纯从环保的正向效益看,刮刮风暴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仔细分析风暴的性质及风向风力则仍然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特别要提出的是,风暴并没有刮到被“大山”屏蔽的重要污染源。
针对社会各界有关“环保风暴”的杂音,我很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值得探讨的地方:
其一、“环保风暴”的风向是否可以重新调整?
根据流传的说法,地方政府为了应付“环保风暴”,很多都采取“一刀切”的简单方法,不管你污染程度有多大,可疑的企业,先停了再说,休息休息,免得上级检查组挑出毛病,一刀切了,政府负责人也就万事大吉了,什么风险都没有。
然而,这一刀切,官员没有了担忧,企业主就担忧多了,财务问题,就业问题,生存问题,全都浮出了水面,搞不好,苦心经营的产业就被一阵风暴给刮塌了,最后,受影响的绝不只是企业主,劳动力群体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当顶层提出不搞一刀切的指示以后,某些地方政府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全开放。不管有没有污染,全都放行,某些大污染源又重新复兴或者是转移基地。
有鉴于此,我个人认为,全国性的“环保风暴”应该制定风向标,或者说对污染源生产企业进行“等级分类”的认定:红色,橙色,蓝色和绿色。风暴的优先风向应该先刮向红色企业,再逐级推进,真正做到环保工作的有序性,以适应中国产业转型的需要和劳动力升级的需要。
其二、“环保风暴”的风力是否可以重新调整?
这次“环保风暴”的风力似乎有些太强,重污染与轻度污染的企业都被这阵风刮得四零八乱,不少企业主都高呼“实业已经做不下去了”,还有些人下决心“贷款还清后坚决退出”。
我在思考这些说法的时候,有一种感觉:即使是带有夸张的成份,至少也说明本次“环保风暴”误伤了不少相对污染指数较低的企业。
就中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科技自主性而言,产业升级的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治理污染如果脱离了产业有序升级这样一个特殊要求,最终只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伤害正常产业升级的安排,导致有潜力的企业发展中断;二是风暴过后的更大污染,为弥补风暴损失,不排除某些企业因效益需要制造更大的污染。
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做好企业污染等级分类的前提下,按照企业性质制定环保达标期限最为科学合理:红色污染企业采取一刀切的环保政策;橙色企业给予短期过渡政策(1至3年);蓝色企业给予中期过渡政策(3至5年);绿色企业给予环保补贴和财政科技支撑。
各级政府如果有了比较明确的污染等级认定和治污治理阶段性安排,绝不会出现“一紧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监管者最有效的监管办法是能够照单抓药,而不是以“搞运动”的形式应付顶层安排。
其三、“环保风暴”的最大死角是放纵了真实的污染环节。
大家关注环保,更多的视野放在了水、气、土等外观感觉上面,比如说水的颜色和气味,空气的成分和气味,土壤的干净整洁度及重金属污染,那些不能直接给视觉带来冲击的物质经常不被置于公众抨击的焦点。
我提醒大家回忆曾经的一个政策——所谓的“史上最严禁塑令”。大家再看看现实,禁了吗?菜市场少了塑料袋吗?居民少用塑料袋了吗?没有。为什么禁不住?因为没有真心想禁。
现在,大家再关注一下中国两个最大的污染大黑洞:一是由电商和物流企业组成的包装污染;二是由消费者和餐饮业组成的快餐外卖包装物。
说一句夸张一点的话,我认为,在中国普遍存在的上述两大污染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长期性污染,古今中外都是绝唱。
这两大污染黑洞本身给地球及人类造成的污染是长期性污染,而与这两大黑洞产品直接相关的生产企业全都是红色或橙色污染企业,不堵住两大黑洞的无约束畸形化发展,与之相关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将继续污染环境,只不过,它们可能改头换面或者傍上特大企业。
在提出“两大黑洞”的污染影响之后,我还想谈另一种更为隐性的污染——美丽污染。
常见的水、气、土污染很容易引起大众化的感觉,甚至很容易导致“触目惊心”的群体性愤怒。“美丽污染”则相反,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这类污染的存在,比如说种子污染,新的育种科技让自然界诞生了无限量的新种子,自然基因组合逐步被新基因组合所取代,人类种植物由自然品种转向特殊基因的品种。新品种看起来很美,然而,美的后面很可能是祸。
常规污染无论多严重,都属于可见污染,即使是最难降解的化学污染,其危害恐怕也还带有局限性。但是,基因污染就不一样,它的污染性完全潜藏在它的“美丽”之中,它不是摧毁某一个人,而是改造人类属性,一旦不可控,就是直接污染整个地球环境。
“美丽污染”不只是存在于植物基因的重组,而且存在于自然界所有物种基因的重组,看起来很美丽,也许是大灾难。
我相信,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刮起“环保风暴”从出发点讲绝对是正确的,也必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如果地方政府仅仅只能在“利益”和“大局”中做选择题的话,那么,这种风暴的持续性是令人质疑的。风暴破坏的往往只能是裸露在外的物体,而深藏在坚硬掩体中的坏东西仍会安然无恙。
有鉴于此,所以我建议下一步持续性环保工作应当聚焦于四点:1、做好企业污染分级定性;2、制定好不同污染源的阶段性处理政策;3、坚决遏制“黑洞污染”的漫延;4、万分重视“美丽污染”的扩张。
责任编辑:张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