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田/樊宁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一旦陷入到舆论风暴里,就会失去自我辩白的权利:无论你说啥都被质疑,无论你做啥都被挑剔,一切自证清白的言语和举措,都被看作“公关”、“应急”、“洗地”,这就是语言暴力横行的网络世界!我可以是“标题党”,我可以耸人听闻,我可以赚足眼球……但是,你得忍耐,不能喊痛,不能反击,不能维权。
当下,鸿茅药酒就遭遇了这种险境,在舆论风暴里挣扎,饱受非议、备受苛责。那些“圣人们”上用聚光灯,下用放大镜,仔细地检视着和挑剔着。他们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极尽了人间可用的诬蔑诋毁之词语,让凉城县的父老乡亲真正感受到了人言可畏,人言恐怖!
但是,凡事物极必反,今天的凉城县,你若在大街上说自己是记者,不仅会招来冰冷仇视的目光,还会招来一口“呸”的唾沫!
鸿茅药酒,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知名品牌,更是凉城县的支柱性企业。鸿茅药酒的生产厂子有1000多工人靠它养家糊口,还有流通环节的20多万家药店的工作人员靠其生存。一场舆论风暴袭来,不仅让这些无辜的工作人员惊恐,也让企业感受到高处不胜寒的压力。终于,在形形色色的语言暴力打击下,凉城人清醒了,凉城人愤怒了,凉城人怒吼了!
凉城县第一中学的语文老师、内蒙古自治区知名作家孙中仁,奋笔疾书,发出第一声怒吼:“鸿茅药酒,有口皆碑,不容诬蔑!”这位凉城汉子,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捍卫了鸿茅药酒的纯洁性,以凉城县中学老师的良知维护老祖宗创下的百年名牌!我真的被这位乡土作家、圣人弟子震撼了!说实话,我不相信百年品牌鸿茅药酒会被口水打垮,就像我不相信鸿茅药酒包治百病的广告语一样!舆论终将平息,风暴终将结束,太阳还会照常升起。
网上不断有人炒作,鸿茅药酒要归类为“处方药”。我读了这样的文章觉得很不妥当。中国上市的药酒上千种,如果都归类为“处方药”,那不是很不负责任的一种方法吗?中医与西医,中药与西药,各成体系,各有理论。拿西医西药的那套理论来衡量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就成了巫医神道之讥;如果用中医中药的理论去挑剔西医西药,西医西药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陋。
东西方的思维不同,观念不同,方法也就不同。著名作家汪曾祺有一篇散文叫《老舍家的花茶》,文中有一段叙述老舍先生到前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开会,苏联人知道中国人爱喝茶,特意给老舍先生预备了一个热水壶。可是,老舍先生刚沏了一杯茶,还没喝上几口,一转脸服务员给倒了。老舍先生很愤慨地说:“他妈的!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一杯茶泡多次,这种泡茶习惯,只有中国人知道,外国人冲咖啡,一杯喝完就了事。
由此,我想到了中药泡酒,坛子里的那点中药材,可以泡制N多次。我父亲泡制鹿茸鹿鞭酒,就是这么泡制的。坛子里的酒喝到一半儿再续上,循环数次才添加药材,父亲的判断是看酒的颜色深浅,颜色够深才开始饮用,喝到一半儿又加酒,绝不会喝一次就往坛子里加一次鹿鞭鹿茸。而且,那坛药酒也没有什么3年保质期,父亲去世多年了,兄弟们还在继续泡,坛子里的药材都快满了。我以为,酒,应该是越陈越好,药酒也不例外。
中医药、蒙医药、藏医药、苗医药……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鸿茅药酒就是老祖宗留下的一种强健身体的保健药酒,它的主要功效就是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既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也不是老少咸宜的仙丹,它也有不适合使用的人群,这很正常;即便是对症的患者,也需要按量服用,超量服用就会有害,这也是基本的生活常识。有哪一种药物可以超量服用而无害呢?即便是茅台酒也不能一次喝两瓶吧?何况是药酒,厂家给你定了鸿茅药酒的服用量为一日两次,一次15ml,正常服用就不会有毒副作用。
至于配方中提及的豹骨,也就成了一些人追问的一个焦点。他们凭着简单的算术方法,就推算出了企业消耗豹子7200只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数字误导读者,很显然这位“算账先生”对中药配制和中药泡酒缺乏了解。至于豹骨的来源,鸿茅药业公司生产中心总经理已经向媒体进行过解释,公司使用的豹骨来源“合法”,是申请获批后到指定的合法单位购买的,而这些豹骨是那些野生动物“被列入保护名录前的库存”。这个解释还不够充分吗?
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储备上一批不易购得的珍贵原材料,细水长流慢慢使用,这道理完全讲得通。一定要拿着当下的禁令,去揣测当年的行为吗?也许,有人会问,当年储存了多少,以至于可以使用到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这就是商业秘密。
看人看事,最怕先入为主,预存了一个判断,那样的眼光不可能客观;论人论事,最怕随风附和,人云亦云,那样的言论对自己、对于在舆论风暴里挣扎的人或企业也是不负责任的。风物长宜放眼量,热门需要冷处理。待红火一时的话题凉下来之后,我们再去看看那些慷慨激昂的言论,有多少是真知灼见,又有多少是一地鸡毛呢?对于鸿茅药酒的评判,要冷静客观地看待,打盆说盆,打碗说碗,不能一味的、不计后果的对一个民族品牌进行破坏性地攻击!
责任编辑: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