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某某很不幸遇到了“性猎人”
窦文涛:美国有一个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章某某,前些天刚失踪的时候毫无线索,监控拍到她上了一个人的车,现在据说抓到嫌疑人了,FBI(美国联邦调查局)认为她可能已经死亡。
李玫瑾:我一直在关注这个案件。我觉得章某某很不幸,她遇到了我们在犯罪心理研究当中视为比较危险的一类人——“性猎人”,他们是为了性而来猎取对象的。现在我也只是从我的专业角度来分析他。章某某遇到了一个很危险的“猎手”,或者叫“独狼”。我认为章某某之所以会上他的车,有可能是她来到这个学校以后,他在校园里见过她……这个女孩长得很漂亮,青春洋溢而且很健康。她应该是被这个男的扫描过了,那天他在路上正好看见她,所以就一下把她选中了。因为是认识的,所以他是不能让她活着走出来的。
■ “性猎人”想通过暴力来得到性满足
窦文涛:您认为章某某案的嫌疑人是第一次作案?
李玫瑾:这种“性猎”的犯罪人,大多数是在25岁之后作案。这种人智商虽然很高,但他们犯罪时不属于高智商犯罪。那天有一个人问我,章某某案的嫌疑人算不算高智商犯罪?我说,高智商犯罪是他干的,那活儿一般人干不了,而这个人不是,他是智商高,但他在作案的过程中跟这个智商没有关系,而是跟他的性有关。他是学物理的,智商很高,但是在其他方面,他可能觉得生活缺少乐趣,于是会上网去看那些跟性有关的网。他不是讲了嘛,他喜欢日本的风格。
窦文涛:成人电影。
李玫瑾:他可能觉得这种性的东西做下来会很有意思,于是就想去找一个亚裔的人来实现。他在做之前是有幻想的,幻想如果我遇到一个,当然要能控制她,她要是顺从了,我会怎么样。他是有这个过程的,于是他需要去捕一个猎物。
刘少华:庭审说,她在房间里有激烈反抗。
李玫瑾:对,很多女性在遇到性犯罪时都有一个下意识的反抗。我认为章某某可能在反抗过程中就遇害了。人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被杀呢?就是喊叫的时候。当你喊叫的时候,任何一个人上来都是掐脖子,而这个地方只要一被掐住,一会儿就没声了。所谓“猎物”,人在他眼里就是个物,满足的是他的性。他为什么要猎呢?他为什么会有暴力呢?因为他要通过暴力才能达到兴奋。
窦文涛:假设碰见这种人,女性选择了顺从,他是不是完成了他的性目的之后就有可能放过这个女的?
李玫瑾:难说,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虐待性的行为,这个女的会惨叫,他在兴奋的同时有可能会虐待致死。所以说,这是非常可怕的一类犯罪。20世纪50年代,FBI就有一个判断,说5000个没有破的案件里面,基本上全是女性失踪或被杀,而这些没有破的案件大概也就35-50个杀手。也就是说,如果你抓不着他,他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而且,他在做的过程中,因为美国的住宅多是独门独户,他很容易找到一个地方以后控制很多女性,有的会控制一个星期才杀掉,有的是很快就杀掉。
■ 大多数是有知识的正常人
窦文涛:这种“性猎人”是有精神病吗?他们心理异常吗?
李玫瑾:不是,这种犯罪人在我们看来是最危险的一类正常人,而且大多数是有知识的人,甚至有些人是医生,有些人是搞艺术的。其实,不光是美国白人有这种人,原来日本有一个人就专门喜欢欧洲女孩,当年去日本旅游的3个女孩就被他害了,而这个人还是个富家公子哥。
刘少华:是不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会受到激发而表达出来?
李玫瑾:实际上,他的主要目的就是想体验性的高潮。因为不是那种恋爱的方式,他就要控制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满足他。
我曾经说过,行为异常不等于人的异常。为什么呢?如果行为异常,人就异常的话,那很多案子就好破了。我们破案抓到的人都是特别正常的人,但他做那个行为的时候是异常的,所以说行为异常不等于人的异常。第二点,人的异常不等于就是精神病人。比如说,人喝大了,他那种状态就属于异常,但他不是精神病人。人毒瘾发作的时候异常,但他不是精神病人。还有一些是人格异常,他也不是精神病人。
窦文涛:那您说像《沉默的羔羊》里边塑造的那个人物是有真实基础吗?会有这种人吗?
李玫瑾:一个人对心理学研究到一定的程度了,然后去作案,完全是有这种可能的。这几种异常在心理学当中是属于兴趣异常。比如说,有的人喜欢蛇,有的人喜欢虫子,而“性猎人”喜欢的是与性有关的特殊对象,但他只在这个问题上异常,其他方面都正常。
窦文涛:但是,他对犯罪成本没有常识吗?
李玫瑾:他认为他可以做得让你查不到。
作者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犯罪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剖析,深受大家欢迎。本书取材自李玫瑾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她在书中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并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轰动一时的恶性犯罪案件剖析了犯罪人的心理成因,阐释了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重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加强心理教育。
责任编辑: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