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i 北方网官方网站!
  • 登陆企业邮局
  • 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站
####.##.##
i北方网官方账号
当前位置:首页>调查

教师为什么要在别人的论文专著上挂名

来源:www.xwzhw.cn  发布时间:2020-01-07  浏览:10010  字体【 【关闭】
 
上海某高校的一位老师,日前无奈拉黑了一位同行。因为这位同行在某个微信群里主动加了微信后,就三番五次要求和这位老师谈谈,想在这位老师即将出版的一本书上挂名。被拒绝后,这个人竟然到老师朋友圈发帖下面留言骂人。
这位老师遇到的情况不是个别的。另一位高校教师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挂名者提出的条件是每年用这位老师的教材,一年100多本。只是不如上海老师遇到的挂名者“执着”,被拒绝后就不再要求了。
2019年岁末,“水木社区”论坛上一位老师愤怒地发帖:“某个单位‘青千’(即“青年千人计划”——记者注)想造假,让我们团队给他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他根本就没有参与过,甚至没上过课。我说你这是典型的造假,出了事我们都遭殃。他说出事他担着。我说你可担不起,然后他就开始威胁我。”
记者就这一现象分别询问过北京、天津、陕西、山东等省市多位理工科不同专业的高校教师,其中不少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有挂名者提要求比较委婉,有的人则非常直接,提出的交换条件有相互署名,也有直接提出给钱的,还有的条件是共同开展已经申请到的课题,这样的课题一般是横向课题。
学术论文、专利、科研成果、专著挂名现象一直都存在,一些作者并未对某一学术成果有什么贡献而署名就叫“挂名”。有人专门归纳过,买卖型挂名,支付一定费用;沾光型挂名,就是希望借名人效应或者权威效应,主动挂上知名专家或者行政领导,以便能尽快刊发;也有转嫁型挂名,知道某个结论存在不合学术规范或者存在故意造假行为,挂上他人名字,以规避风险……
十多年前,记者调查过一起湖北某高校科研成果造假事件,一篇论文13人署名,其中有与论文所涉专业毫不沾边的学校行政人员。
中科院的一位研究员最近作为评委参加计算机领域的一个内部评奖,发现一篇论文有3个共同作者,还有3位共同通讯作者,而这篇论文并不是高难度的。
在学术论文中,署名共同第一作者是允许存在的,但前提是贡献相同。不过这个标准很难衡量,也容易滋生学术腐败。因此有些学校和机构有明确的规定,论文或者科研成果可以有共同第一作者,但有几个共同第一作者,在统计的时候,这篇论文的分值就是几分之一。对共同通讯作者也有相应的限制。这些规定可以有效地杜绝相互署名、挂名,限制在职称评定、考核中人为增加的论文权重。
2019年7月1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正式实施,“不当署名”正式被列入学术不端行为。
2019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提出,“按照对科研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大小据实署名和排序,反对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导师、科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在成果署名、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侵占学生、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
2018年4月14日,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发布《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对“论文署名不完整或者夹带署名”“ 论文署名排序不当”“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数量过多”等10种学术论文当前署名中的常见问题和错误进行了一一列举。
挂名本不光彩,有意挂名者一定是遮遮掩掩,但现在有的人公开提出交换条件,这种“胆量”着实让人惊诧。
某出版社的编辑向记者介绍了最近几年他接触到的要求挂名怪象。提出挂名的人大多是要评职称、要申评各种“帽子”,但自己没有时间或者水平确实达不到出版专著的要求,就想到与出版社沟通,用“短平快”的方式获得一本学术专著。
这些专著大都是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基础教材,比如各种编程语言、大学计算机基础、会计学基础、管理学原理、各类经济学基础等。这些教材知识点差不多,每所学校选用的不同,因此有各种版本。
还有一类受“挂名者”欢迎的,就是各种有“名头”的教材,比如省部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因为有些高校评职称或者推荐评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要求老师有相应级别的获奖教材。
图书“双胞胎”也就应运而生。有些教材或者科普类的图书,同一出版社出版的两本书内容几乎是一样的,但是作者不同。
据出版行业业内人士介绍,这是出版业的一个“潜规则”。一般是出版社把版权买断,或者干脆就是出版社的编辑自己攒出来的书稿。出版社拿着初稿或成稿,主动联系学校,看哪所学校有较大用量,就会署上这个学校老师的名字,甚至会出现前面提到的“一女两嫁”,同一书稿出现两个作者不同的版本。这种情况,高校不用出任何费用,而且还能拿到稿费,但是后面几年,这所学校的学生就会使用这本书。
总之,学校考核的指挥棒指向哪里,就会有聪明人打向哪里;“帽子”只要存在,就有人会在帽子下变出戏法。
其实,201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曾发出通知,决定在高校开展“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清理。目的在于深化高校体制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仔细分析,这5项中论文还是关键,有了论文、专著,就有了申请“帽子”、职称、奖项的资格。因此,目前在各高校中,如果论文、奖项还是重要的教师评价指标,有人要求在他人的文章、专著上挂名也就不稀奇了。

责任编辑:杨青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0 ibeif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大旗网络 
商务合作:139-4719-0357 蒙ICP备18006029号-1  营业执照  网址:www.ibeifang.com.cn 投稿邮箱:szj@ibeifang.com.cn
版权声明: i 北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 暴恐音视频举报 电话:156-0471-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