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电视剧《小舍得》在各大卫视热播,微博上关于《小舍得》的话题阅读达到了24.7亿,讨论达到了207.8万,对此新华网独家连线了人大附中心理教研室主任陈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年学者刘保中,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度解读。
1
#现实养娃比小舍得更焦虑吗#
不一定想冲上前
也许只是怕落下
电视剧女主角佛系妈南俪是一家家纺品牌的营销总监,不是焦虑型的家长,但最终还是把小孩送进了补习班。很多家长和“南俪”很像,初心是“佛”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乐的,这是天下父母心。但是不一定想冲上前,也许只是怕落下让很多像“南俪”一样的爸妈又将孩子送到了补习班。
如今大城市竞争如此激烈,作为80后、90后的父母,除了焦虑自己未来的同时,也会将这种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希望他们比自己更加优秀。
人大附中心理教研室主任陈华通过日常辅导的学生中分析发现,“学习”和“兴趣”不一定要对立起来的,不一定抢跑就不快乐。站在现实的角度上,什么都不学的快乐是长远不了的,只有把快乐建立在孩子有兴趣的学习上,才可以让孩子走得更长远。
2
#如何看待内卷从娃娃开始#
妈,我想补习
否则我就落在后面了……
职场人内卷,教育内卷......各行各业的内卷风气愈演愈烈,现在就连幼儿园、小学生也“内卷自动化”。《小舍得》中能说会唱性格开朗人见人爱的夏欢欢因为学习成绩退步而遭到同学嘲笑,回家主动向爸妈要求上补习班,不给补习就闹......
对此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十条要求”。其中包括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同时,要求各地要把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然而当下不少压力和动力不完全来自家长,也来自孩子自己。孩子生长在这种生态系统里,有的孩子幼儿园时期英语口语已经很溜,有的孩子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学习中学数学课程,所有人的步伐越来越急促。
“妈,我想补习,否则我就落在后面了……”这样的心态越来越多地存在于城市里的孩子之中,出生时已经有了学区房,两岁之前已经上了早教班,未来该上什么重点学校都已经在布局之中。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有什么”似乎更为值得思考。
对此,陈华认为,除了给予物质以外,要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之中的乐趣,学习中的乐趣,这比期望无数个孩子的未来更重要。
3
#田雨岚让子悠表演背圆周率#
鸡娃妈,到底是爱我
还是爱考满分的我?
《小舍得》在剧中凝结了三代人的思想碰撞, 其中鸡娃妈田雨岚让儿子子悠表演背圆周率的片段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向所有观众抛出了问题:“你们到底是爱我,还是爱一个学习好的我……”
“中国式家庭”中父母都有一个共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牺牲式的亲情在剧中被充分展现出来,父母希望孩子更加优秀、更加努力,从而不断与其他孩子比较。而这样的“以爱之名”,不断裹挟着家长,也不断裹挟着下一代们。
如何学会做成长型的父母,也是为人父母毕生值得思考的话题。在幼升小、小升初、奥数、摸底考、分班考……每一个关键词都不时地在刺痛家长们敏感的焦虑神经时,“为了你好”只是成为了父母寄托自己希望的托辞。
对于高期望值的父母们,要学会和孩子相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不会因为做的不好而减少对自己的爱。因此陈华认为,作为一个学习型的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从小听话,在孩子自我觉醒的时候会在亲子关系上产生强烈的逆转,造成紧张的亲子关系。因此要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是包容有度的爱,学会欣赏他们的优点,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4
焦虑之中,什么是舍?
什么是得?
在《小舍得》中,关于爱、关于家、关于几代人的亲子关系都缩影在这部剧中,焦虑之中,我们该如何取?如何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年学者刘保中认为,子女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容易触发大众的敏感神经,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家长与孩子及时、有效的沟通尤其重要。
子女教育越来越考验家长的教养能力,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与成长,提供更多有效陪伴,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摒弃“分数高于一切”的观念和不合理的教育投入。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合理引导缓解家长教育焦虑情绪,帮助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社会则需要营造一种理解、宽容的舆论氛围,避免制造教育恐慌。
同时他建议相关部门应着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促进教育公平,防止把公益性的基础教育完全交给市场。
责任编辑:牧野